第246章 铁拳的诞生(2 / 2)

烧得通红的大型钢锭,被巨大的机械手夹持着,精准地送入“泰山”水压机的锻压平台之下。

雷工亲自站在控制台前,深吸一口气,推动操纵杆。

“嗡——!”

伴随着高压水流冲击的闷响,数千吨的力量通过巨大的活塞,无声无息却又无可抗拒地施加在通红的钢锭上。

那坚硬的钢锭,如同被巨人揉捏的面团,肉眼可见地变形、延展,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声,火星四溅。

一次,两次……每一次锻压,地面都传来轻微的震动,很快,一个重型火炮炮管的大型毛坯雏形,便在巨力下初步成型!

“尺寸达标!内部晶粒度初步检测良好!”检测员大声报告。

车间里响起一阵压抑的欢呼,但试生产还没结束。

炮管毛坯被迅速转移到旁边的“开山”油压机下,这一次,需要的是更精细、更稳定的压力,进行精密锻压和校正。

改造后的油路系统发挥了作用,压力输出平稳而精准,巨大的压头缓缓落下,对炮管的关键部位进行着最后的塑形,确保壁厚均匀,应力分布合理。

当最终成型的炮管毛坯被取出,经过初步检测,各项数据均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指标时,雷工这个硬汉子,眼眶也湿润了。

他走到柯明义面前,声音哽咽:“老板,咱们,咱们真的能自己造重炮的炮管了,不用再眼巴巴指望进口,或者拆老掉牙的库存了!”

柯明义抚摸着那还带着余温的巨型钢坯,感受着那粗糙而坚实的触感,点了点头。

他看向左玉波:“‘泰山’和‘开山’的成功,意味着我们解决了大型重锻件的自主生产问题,不仅仅是炮管,未来大型舰艇的曲轴、坦克的装甲钢、水轮机的主轴,都有了可能。”

左玉波兴奋地推着眼镜:“没错!老板,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有了它们,我们很多被卡脖子的重型装备研发,都能提速了!”

“立刻总结工艺,编制操作规程。”柯明义下令,“将这边的经验,尽快复制到西北基地去,我们要让这样的‘铁拳’,在更多的地方握紧!”

消息传出,虽然没有对外宣传,但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和高级将领都明白其分量。

这意味着,中国抗战的脊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得坚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