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铁拳的诞生(1 / 2)

太行山基地还沉浸在“太行星-3”发动机突破的喜悦里,另一股沉闷而强大的力量,也在深山车间中孕育成型。

太行山深处,一号重型机械厂,这里戒备森严,甚至超过飞机厂,巨大的山洞车间被掏空、加固,顶部悬挂着粗壮的电力线路和轨道。

车间中央,两台钢铁巨兽正进行着最后的调试。一台是五千吨水压机,代号“泰山”;另一台是一千五百吨油压机,代号“开山”,它们是柯明义布局重工业的又一枚关键棋子。

总工程师姓雷,是个跟钢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资格,此刻正带着徒弟和“东山”派来的技术骨干,做试生产前的最后检查。

“师父,‘泰山’的主缸密封又渗油了!”一个满身油污的年轻技工跑来报告,脸上带着焦急。

雷工眉头紧锁,走到那如同房屋般巨大的水压机主缸下,仰头看着那细微的油渍。

“妈的,德国佬的密封圈还是不行,扛不住咱们这长时间满负荷测试。”

他啐了一口,“用咱们自己搞的石墨盘根,再缠紧点,这玩意儿不怕压,就怕磨!”

另一边,“开山”油压机的控制台前,几个技术员正在争论。

“油路响应还是慢半拍,锻造精度达不到要求!”

“是不是比例阀的问题?咱们仿制的这个,跟原版的精度差了点意思。”

“不能老是想着原版!”一个“东山”体系的年轻工程师打断道,他指着图纸,“我看过柯老板带来的,呃,一些海外资料,我们可以改一下油路结构,在这里加个蓄能器,补偿压力波动!试试看!”

雷工走过来,听着年轻人的建议,又看了看复杂的油路图,一拍大腿:“有道理,死磕零件不如优化整体,就按你说的改!立刻动手!”

车间里再次忙碌起来,没有人抱怨,只有解决问题的专注,这就是“东山”体系的特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谁能解决问题谁就是大爷。

几天后,改造完成,试生产的时刻到了。

柯明义和左玉波亲自来到了车间,没有仪式,没有讲话,只有沉重的呼吸和机器冷却液的刺鼻气味。

“开始吧。”柯明义平静地下令。

巨大的电机率先轰鸣,带动高压水泵和油泵,低沉的声音在山洞里回荡,震得人心脏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