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加强监视。”最终,和之前对待西北工业基地的态度一样,司令部憋屈地做出了决定,“命令前线航空兵,加强对陕北方向的巡逻,如发现支那战机,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可予以击落!但绝不允许贸然深入其防空圈!”
于是,在中国北方的天空上,开始出现一种诡异的对峙。
鬼子的“零式”或者其他老式战机,时常在延安根据地外围游弋,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
而延安的“风啸-36”机群,也不再一味躲藏,开始在己方防空火力的保护范围内,与敌机进行试探性的交锋和驱逐。
空战,变得频繁起来。
虽然“风啸-36”是木头身子,在绝对性能上比最新的“零式”稍逊一筹,但它火力猛,皮实耐揍,而且飞行员们个个敢打敢拼,经常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和不要命的打法,让来犯的鬼子飞机吃瘪。
有时候,几架“风啸”甚至敢主动出击,去袭击鬼子在山西或者内蒙的前沿机场,打了就跑,搞得鬼子防不胜防。
“风啸-36”的翅膀,终于不再仅仅隐藏在深山和夜色中。它公开地、成群结队地翱翔在西北的天空上,向所有人宣告着一个事实:
中国人,不仅能在陆地上挡住侵略者,也正在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夺回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全国。老百姓们茶余饭后,开始兴奋地传说着“咱们的木头飞机揍下鬼子铁鸟”的故事,虽然有些细节传得神乎其神,但那份扬眉吐气的劲儿,是真真切切的。
重庆的老蒋听到这消息,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他既希望这些飞机能多打下几架日机,又担心延安的翅膀硬了,将来更难收拾。
而在太行山和西北的指挥部里,柯明义和左玉波等人看着战报,则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藏不住,那就不藏了。”柯明义看着地图,“让鬼子看清楚也好,咱们的爪子,已经磨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