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暗战与交换(1 / 2)

各路军阀使者的到来,让太行山“东山”基地的外联部门一下子忙碌起来。左玉波看着桌上堆着的各种拜帖和礼单,哭笑不得地去找柯明义。

“老板,这下可好,咱们成了香饽饽了。李宗仁想要新式步枪的生产线图纸,龙云想用矿产换咱们的磺胺配方,连西北的马步芳都派人来问,能不能卖几门‘没良心火箭筒’给他们守黄河渡口。”左玉波揉着太阳穴,“这口子,开还是不开?开多大?”

柯明义正在看“风啸-36”战斗机的生产报告,头也没抬:“都想要现成的?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午饭。咱们的东西,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他放下报告,走到地图前:“告诉他们,想要可以,但得按咱们的规矩来。”

“第一,优先换资源。广西的锰矿、云南的锡和铜、四川的钨砂等等,这些都是咱们急需的。拿这些硬通货来换,价格好商量。想空手套白狼,用那些不值钱的纸票子,免谈。”

“第二,技术可以给,但不是白给。想要步枪生产线?可以,派他们信得过的工程师和工人来咱们基地学习,学费用物资或者黄金支付。而且,我们只提供基础版本的技术,核心的改进工艺,得他们自己琢磨。想直接要最新式的?门儿都没有。”

“第三,”柯明义竖起无名指,“合作可以,但要守规矩。咱们卖给他们的武器,只能用来打鬼子,要是敢用来搞摩擦、打内战,或者转头把技术泄露给不该给的人,别怪咱们翻脸不认人,断了所有供应渠道。”

左玉波一边记一边点头:“这门槛不低,怕是有人要叫苦了。”

柯明义冷笑:“叫苦就叫苦。咱们不是开善堂的。现在是他们求着咱们,不是咱们求着他们。想增强实力,就得拿出诚意和代价来。再说了,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没人会珍惜。”

命令传下去,各路军阀的使者们反应各异。有的觉得条件苛刻,悻悻而归;有的则咬咬牙,开始盘算自家地盘里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矿产和特产;更有精明的,立刻给后方发电,催促赶紧选拔可靠的技术人员准备来“东山”留学。

“东山”基地的门槛,像一道筛子,筛掉了只想占便宜的投机者,留下了真正有合作意愿和一定实力的伙伴。

而这套以资源和技术交换为基础的规则,也在无形中,悄然影响着各地军阀的发展路径,将他们更紧密地捆绑在“东山”体系打造的战时经济网络之中。

条件放出去了,真敢来接招的,也都是狠角色。

第一个敲定大单的,是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他们广西锰矿资源丰富,这正是“东山”炼钢厂急需的合金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