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延安的隐秘交接(2 / 2)

立刻,几个洞口伪装的障碍被移开,更多人影从里面闪出。他们大多穿着灰色的土布军装,虽然陈旧但整洁,眼神清澈而充满探究欲,迅速而安静地接替了内卫队员的工作,开始协助卸货、引导人员。

何振军看到,在最大的一个窑洞门口,站着几位同样穿着灰布军装的人。他们年龄不一,有的戴着眼镜,有的面容沧桑,但无一例外,身上都有一种沉稳如山、洞悉一切的气质。他们显然早已在此等候。

其中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坚毅的中年人走上前来,他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落那些被小心翼翼抬进来的木箱上,眼神炽热得如同看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

他看向何振军,伸出手,用带着湘音但清晰无比的国语郑重说道:“我是第三。我代表xxx,代表全体敌后抗战军民,感谢你们!感谢柯明义同志送来了真正的及时雨!这份情谊,重于千钧!”

何振军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才握住对方的手:“周先生言重了。老板……柯明义同志说,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理应由最珍视它、最能发挥它价值的人来保管和使用。他希望这些种子,能在这里生根发芽,长成撑起国家未来的参天大树。”

“请转告柯明义同志,”第三的语气无比郑重,“我们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和重托。这些知识和人才,我们会用生命去保护。它们将成为我们战胜日寇、建设新国家最坚实的基础!”

这时,旁边一位戴着深度眼镜、学者气浓厚的长者忍不住走上前,轻轻抚摸着一个刚刚打开的木箱,里面是锃亮的物理实验仪器。他的手指甚至有些颤抖,声音哽咽:“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有了这些,我们就能自己培养工程师,自己造出更精密的仪器,再也不怕封锁了……”

何振军认出了这位长者,看来柯明义送来的东西,确实引起了对方最高层次的重视。

他从贴身内衣里取出一个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册子,双手递给第三:“周先生,这是柯明义同志亲笔撰写的《关于于陕甘宁边区秘密建立分级教育体系的建议书》。他对如何利用这些教材和设备,快速、隐蔽地培养人才,提出了一些具体想法,供贵方参考。”

第三接过那份仿佛还带着体温的建议书,感觉手中沉甸甸的。他再次紧紧握住何振军的手:“请放心,我们会立刻组织最精干的力量研究落实。也请你们务必注意安全。”

交接完成。内卫队员们开始默默清点人数,准备撤离。他们没有停留休息片刻的意思。

何振军最后看了一眼那些正被延安方面人员小心翼翼搬入窑洞深处的木箱,以及那些脸上虽带着疲惫却更多是兴奋与期待的教员们,他知道,任务完成了。

他转向第三,再次敬礼:“周先生,任务已完成。我等即刻返回复命。保重!”

“保重!”第三及其身后的众人郑重回礼。

何振军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带领内卫小队迅速转身,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之中。

窑洞前,第三等人久久站立,望着何振军等人离去的方向,又看看眼前这些无比珍贵的“馈赠”,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震撼,有感激,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东方,地平线上已经隐约透出一丝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