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延安的隐秘交接(1 / 2)

当何振军亲自率领的内卫精锐小队,护送着这支承载着超越时代重量的队伍抵达延安外围预定区域时,时间已是一九三五年四月中旬的一个深夜。

这片位于陕甘交界、被千沟万壑所包围的黄土高原,在浓重的夜色下显得格外沉寂荒凉,只有风声如同呜咽般掠过贫瘠的山峁。没有灯火,没有人烟,仿佛被世界遗忘。

“停止前进。”何振军抬起右手,低沉的声音在黑暗中清晰可辨。整个队伍,包括护卫和那些神情紧张却目光坚定的“教育支援队”成员,立刻悄无声息地隐入一道巨大的土梁阴影之下,人与骡马没有发出丝毫杂音,显示出极高的纪律性。

何振军看了一眼怀表,荧光指针显示接近凌晨两点。他对着身旁一个背着大功率电台的队员微微点头。队员迅速蹲下,展开电台,戴上耳机,开始有规律地、极其轻微地敲击发报键,那是在发送一组特定的、一次性的识别信号。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周围只有风声。支援队里一位年轻的化学教员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紧张。何振军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四周如同墨染般的黑暗,右手始终按在腰间的快慢机枪柄上。

约莫一刻钟后,侧前方的沟壑里,突然传来一声极轻微的、类似夜枭的啼叫,连续三次。

何振军紧绷的下颌线稍稍松弛,他同样从口中发出了几声几可乱真的蛐蛐叫声作为回应。

很快,几条黑影如同鬼魅般从陡峭的土坡上滑下,动作迅捷而无声。为首一人身形干瘦,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头上包着羊肚毛巾,完全是一副当地老农的打扮,唯独一双眼睛在黑暗中精光四射。

他径直走到何振军面前三步远的位置停下,没有任何寒暄,用带着浓重陕北口音的方言低声道:“天干物燥。”

何振军沉声回应:“小心火烛。”

暗号对上。那“老农”点了点头,眼神中的警惕稍减,但依旧没有任何表情:“东西和人?”

“全部到位。”何振军侧身,示意了一下身后那些覆盖着厚帆布、用骡马驮着的木箱,以及那些屏息凝神的教员们。“按照清单,教材母版、模板、实验设备样本,以及专业技术教员四十七人,一个不少。”

“跟我来。保持绝对安静。”“老农”言简意赅,转身便走。他带来的几个人默契地分散开,无声地融入了队伍的前后左右,形成了新的护卫。

队伍再次启程,在这位“牧星人”的引导下,钻进了一条极其隐蔽的羊肠小道。这条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雨水冲刷出的裂缝,蜿蜒曲折,有时甚至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骡马负重艰难前行,不时打着响鼻,却被队员们及时安抚。

没有人说话,只有沉重的呼吸声、脚步摩擦沙土声以及木箱偶尔轻微的磕碰声。一种无比压抑却又无比坚定的气氛笼罩着这支队伍。

大约又在黑暗中艰难行进了近两个小时,绕过了不知多少山梁沟壑,前方终于出现了一丝微光。那是一片隐藏在巨大黄土断层下的窑洞群,洞口被巧妙地用枯枝蒿草伪装着,只有极其细微的光线从缝隙中透出。

“到了。”

“牧星人”停下脚步,发出几声有节奏的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