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57章 凶残的东北抗日势力

第57章 凶残的东北抗日势力(2 / 2)

10. 三江人民自卫军:活跃在佳木斯、富锦等三江平原,首领谢文东(原为土匪,后抗日)。人数庞大,近三万人,但成分复杂,纪律涣散,抢鬼子也抢老百姓,风评两极分化。

11. 东满抗日联合军:延边地区多支小股游击队合并而成,有朝鲜族同胞参与,领导人有李延禄等。人数一万二左右,擅长丛林战和突袭,与日军驻朝鲜部队时有摩擦。

12. 辽西抗日先锋军:锦州、义县一带的武装,以原东北军官兵为骨干,司令耿继周。兵力约一万五千,卡在关内关外咽喉之地,经常袭击北宁铁路(今京沈铁路),让鬼子头疼不已。

13. 北满救国军:马占山旧部及其他散兵游勇在海伦、绥化一带重组,由才鸿猷等人率领。人数一万多,继承了马部一些装备,但在日军扫荡下处境艰难。

14. 南满铁路破坏总队:顾名思义,专搞破坏的。总队长是个技术兵出身,叫刘伟,人不多,就一万左右,但全是技术工兵和敢死队。炸铁路、扒铁轨、毁桥梁是拿手好戏,鬼子恨得牙痒痒。

听着这些介绍,柯明义心里飞快盘算。好家伙,真是遍地烽火!这十几股势力,加上他们“东山”和三位大佬,东北的鬼子这下是真陷进人民战争的泥潭了。

李总队长咂咂嘴:“乖乖,这么多人马?看来鬼子那点兵力,撒胡椒面都不够用了!”

杨靖宇点头:“形势是好,但也乱。彼此联系不畅,缺乏统一协调,容易各自为战,甚至产生摩擦。”

赵镇藩补充:“而且树大招风。鬼子现在缩在大城市和交通线,看着被动,实则是在积蓄力量。等他们从国内再调兵过来,很可能就会挑几股大的势力,进行重点围剿。”

马占山一拍大腿:“所以咱们更得通口气!谁家缺粮缺枪,谁家被鬼子盯上了,互相支应一下!别让鬼子挨个击破!”

柯明义最后总结:“三位老哥说得对。乱是乱了点,但力量也是真壮大了。咱们‘东山’别的不敢说,弹药和生产能力还能支撑一下。以后各位老哥那边有啥急需,或者发现鬼子有大动作,及时通个气,能帮的我们一定帮。”

这场拜年会,愣是开成了东北抗日形势分析暨合作洽谈会。四方初步约定加强情报共享和物资互助,共同应对鬼子接下来可能发起的反扑。

送走三位大佬,柯明义看着地图上那些新标注的势力点,对李总队长和张参谋说:

“局面越来越复杂了。咱们的野战大队和三个主力大队,以后行动得更小心,别跟这些地头蛇起了冲突。同时,也要想办法从这些乱局里,找到咱们发展的新机会。”

东北的抗日局势,在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发酵后,变得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