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捧着窝头,刚拿到手就觉得烫,赶紧换了个手。
窝头硬邦邦的,表面糙得硌手,闻着还怪。
他掰了一小块塞进嘴里,没嚼几下就皱起眉头。
又干又涩,咽下去的时候还得使劲往下噎,跟现代的玉米面馒头完全没法比。
这时候,旁边一个穿破棉袄的小孩,盯着他手里的窝头直咽口水。
小孩约莫五六岁,肚子却瘪瘪的,瘦的慌,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柯明义心里一软,把手里没动过的那个窝头递过去:“拿着吃吧。”
小孩愣了愣,没敢接,抬头看了看旁边的娘。
那妇人赶紧拉着小孩道谢:“多谢小伙子!您真是好人!”
说着,把窝头掰成两半,一半塞给小孩,一半自己小口啃着,眼里满是感激。
柯明义看着这一幕,心里不是滋味。
他以前在网上看资料,知道民国底层老百姓日子苦,可没亲眼见过,总觉得隔着一层。
现在手里攥着干硬的窝头,看着饿肚子的孩子,才真正明白“民不聊生”这四个字有多沉。
“得赶紧搞钱,不光是为了自己,以后想帮人,也得有钱有实力才行。”
他咬了咬牙,把手里的窝头几口咽下去,虽然难吃,却也强忍着填饱了肚子。
正准备走,就听见卖窝头的汉子跟旁边人叹气道:“这日子没法过了!前阵子玉米面还一斗两毛五,这才半个月,就涨到三毛了!再这么涨下去,咱这小本生意都做不下去,老百姓更没活路了!”
旁边人跟着叹气:“可不是嘛!听说东北那边马上打仗,粮商都在囤粮,等着涨价呢!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只能挨着!”
柯明义心里一动。
他没再多说,记着这事,转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