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忙碌而规律的“共享江山”中悄然流逝。林潇潇渐渐习惯了每日上午去养心殿“上班”,下午回坤宁宫处理宫务、陪伴孩子的节奏。
虽然内心依旧对加班充满怨念,但有了【快速阅读】技能的辅助,以及偶尔提出建议被采纳带来的微妙成就感,这份“工作”似乎也没那么难以忍受了。
更重要的是,她开始隐约感觉到,自己那些看似不经意间写在小纸条上的、带着现代思维碎片的“小建议”,似乎真的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改变着一些事情。
起初,她并未察觉。直到某日,她看到一份从江南送来的、关于春汛后赈灾安抚的例行汇报奏章。按照以往惯例,无非是开仓放粮、减免赋税、安抚灾民等套话。但这份奏章里,却多了一条不起眼的细节:“……遵上谕,此次赈济,于各粥厂增设‘病患隔离棚’,由当地医官巡诊,疑似疫症者即刻移入,严防扩散。此举颇得民心,灾后未有大疫。”
林潇潇看到“病患隔离棚”几个字时,愣了一下。
【隔离棚?】
【这词儿听着怎么这么耳熟?】
【等等……这不是我之前在某份防疫奏章上随口提的建议吗?】
【老板居然真的采纳了,还推行到地方了?】
【而且看起来……效果还不错?没爆发瘟疫?太好了!】
【这算是……间接救了很多人?】
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惊讶、欣慰和一丝丝自豪的情绪,悄悄在她心底蔓延开来。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那些写在纸条上的只言片语,真的可以跨越宫墙,影响到千里之外普通百姓的生活。
自那以后,她开始更加留意那些经过她手、又发还执行的奏章。她发现,类似的变化并非个例。
比如,关于漕运管理的奏报中,开始出现“分段查验、责任到人”的字眼,虽然表述方式古雅,但核心思想与她当初提到的“工序拆分、明确责任”不谋而合。奏报称,此举试行后,漕粮损耗和延误情况有所改善。
又比如,一些地方在汇报官仓管理时,会特别提及加强了“防火、防潮、防鼠”的措施,甚至还出现了“定期翻晾、记录在册”的要求,虽然远不如现代仓储管理科学,但相较于以往粗放式的管理,已是极大的进步。
这些改变,往往都只是某个庞大政务中的一个小小环节,改动细微,甚至不引人注目。推行时,也大多是以皇帝谕令或部门规章的形式下发,很少有人会将其与深宫中的皇后联系起来。但林潇潇心里清楚,这些点点滴滴的“优化”,其最初的灵感来源,正是她那些基于效率、规范和预防的现代思维碎片。
宇文烬从未就这些政策的源头与她多说什么。他依旧是那个威严深重、杀伐果断的帝王,在朝堂上运筹帷幄,决断千里。但在批阅那些融入了新思路的奏章时,他偶尔会抬眼看看坐在对面、正埋头苦干的林潇潇,目光深邃难辨。
林潇潇也乐得装傻。她可不想让人知道这些“奇思妙想”出自她手,免得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麻烦。她依旧维持着“努力学习、偶尔提点小建议”的勤奋(且被迫)员工形象,内心则享受着这种“深藏功与名”的暗爽。
【嘿嘿,没想到我林潇潇,也有用现代知识潜移默化改变古代的一天!】
【虽然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改进,但能帮到老百姓,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比单纯宫斗宅斗有成就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