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任务(2 / 2)

“哦~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哦,当地竹编比较出名,说明竹子数量也很丰富,那肯定围绕着竹还有一些其他的工艺,所以我们头脑风暴的时候,不一定要局限在竹编这里,大家可以像廖远山这样,跳出竹编,拓宽自己的思路。”

夏毅对于廖远山的提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目前两位同学都很有想法,而且都还有些可行性。

就剩下詹春兰和另一位男同学于凯了。

于凯今年25岁,瘦瘦高高的,不是瘦弱的那种瘦,而是精瘦的那种瘦,詹春兰挺佩服他的一点就是,他当过六年知青,在那段所有人都看不见未来的时光里,他没有得过且过,在每天都完成公社任务的前提下,还坚持学习,才能成为当地知青点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

两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示意对方先说,于凯以为詹春兰还没有想好,便也没有推脱,直接说道:“或许可以将竹编与其他相结合,就像我们的暖水瓶,有的外面就是竹编的外壳,那是不是可以将竹编与陶瓷结合,比如花瓶,设计一款竹编花瓶。他们不是喜欢自然吗,感觉应该很符合他们的追求。”

听他说完,所有人眼前一亮,纷纷鼓掌夸赞,把他都整得不好意思了。

詹春兰更是佩服,她其实也想到了这个点,不过她能想到,是因为她见过,也可以说是拥有过。

在前世的时候,她爸爸有一套盖碗茶具,一半的杯身都是用细细的竹条缠绕的,当时她就很喜欢这套茶具,想让爸爸给她。可爸爸也喜欢,不让她碰,她就偷偷拿了一个到自己的房间藏起来。

而于凯,仅仅是因为用过竹编的暖水壶,就想到了可以与陶瓷、花瓶结合,真的很了不起。

詹春兰立马补充:“我见过竹编与茶具结合的,到时候我们还可以看看能不能与更多的物品结合。”

“我觉得于凯的想法真的很有创造性,到时候我们可以看看当地有没有陶瓷厂,如果没有,或许还可以与周边有这样资源的地方结合。”同学们停留在想象,夏毅老师已经开始在想怎么落实了。

詹春兰也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以前的好多老物件都是竹编的,像竹编的蟋蟀笼、竹席、还有竹帘,到时候对这些传统的东西做一些改变,保留竹子的原料和传统的原素,但是把这些东西调整成他们喜欢的,比如:他们可能不喜欢斗蛐蛐,那我们科把蟋蟀笼改进一下, 大一点,做成鸟笼?听说他们喜欢养猫养狗,我们也可以编成好看的猫窝狗窝。”

“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大家的想法都挺不错的。”夏毅站起来做总结,“接下来,你们可以构思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落地,陈怡的“小”,应该怎么把这个“小”做到极致;廖远山的竹刻屏风,应该怎么才能够体现我们的中华文化;于凯的竹编加瓷器,还有没有其他的组合;詹春兰的宠物屋,怎么才能吸引到他们的目光。”

大家都忙了起来,大家本来都有些晕车的,结果这一通讨论下来,根本忘了晕车这件事,被大家的想法刺激,大家的脑海里涌现出了好多灵感,一个接着一个,根本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