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一句话,一座丰碑(2 / 2)

老支书也抽着旱烟,缓缓点头:“铁柱啊,狗蛋这话话糙理不糙。那些个‘开拓者’、‘带头人’的称呼,哪个村都能用,可咱张家沟,独一份的,就是你张铁柱这套‘土办法’,这套不忘本的实在劲儿。这句话,就是你,就是咱张家沟最好的注解。”

宋思明也微笑着说:“铁柱哥,这句话看似诙谐,却蕴含着尊重传统经验、注重实践观察、保持谦逊学习的深刻道理。它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生命力,更能打动人。”

赵有财在一旁搓着手,憨厚地附和:“就是,铁柱,俺觉得行!听着就亲切!”

张铁柱看着这群老兄弟,看着他们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真诚和认同,他沉默了。他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确实无数次得益于老一辈的指点,也确实从观察母猪、观察土地这些最基础的事情中学到了无数宝贵的“知识”。这句话,确实是他人生哲学最凝练、最通俗的表达。

他沉吟了半晌,最终,无奈地笑了笑,挥挥手:“行吧行吧,随你们折腾!反正那雕像也不像俺,再刻上这么句话,就更像个笑话了!你们不怕丢人,俺还怕啥?”

“这就对喽!”李狗蛋欢呼一声,立刻就要去张罗。

几天后,雕像基座上,那行字被精心地镌刻了上去。没有选用花哨的字体,就是最规整、最清晰的楷书,深深凿进坚硬的花岗岩里:

多听老人言,多听母猪劝

这行字一出现,果然在来访的游客和考察团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初看者无不愕然,继而捧腹,但笑过之后,细细品味,却又纷纷感到一种奇特的震撼与钦佩。他们在这句看似荒诞不经的“名言”里,读到了一个农民企业家最本真的智慧,读到了张家沟成功背后那种扎根泥土、尊重规律、充满活力的独特文化。

它成了拍照打卡的热点,更成了引发深思的契机。很多人因为这句话,特意去了解张铁柱和张家沟的故事,去探寻那句话背后真实而传奇的经历。

张铁柱自己,后来再经过村口时,看着那尊依旧让他觉得别扭的雕像,目光落在基座那行字上,却不再摇头,反而会露出一丝淡淡的、复杂的笑容。

王翠花有时会陪他一起,看着那行字,轻声道:“现在看久了,觉得这话刻在这儿,还真挺合适。”

张铁柱点点头,叹了口气,又带着点释然:“是啊,话是实在话。就是……跟这雕像搁一块儿,总让人觉得俺这人有点……不正经。”

话虽这么说,但他心里明白,这座由乡亲们立起的、形不似他的雕像,却因为基座上这句神似他灵魂的话语,终于变得完整,变得真正属于他张铁柱,属于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的评述,为这座冰冷的铜像注入了滚烫的灵魂,也为他这传奇的一生,立起了一座最独特、最无法复制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