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想起了当年食不果腹的穷困,想起了泥泞难行的村路,想起了破败漏雨的房屋……再看看眼前这整齐的楼房、宽敞的马路、富足的生活,以及这块象征着最高荣誉的牌匾,怎能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张铁柱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热烈鼓掌,他只是静静地坐着,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一张张激动、自豪、熟悉的面孔,扫过这片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土地。他的眼神平静,嘴角带着一丝欣慰的笑意,但微微颤抖的手指,却泄露了他内心同样激荡的情绪。
领导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张家沟探索出的“党建引领、能人带动、产业支撑、文化赋能、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将其称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乡村振兴生动实践”,并多次提到了张铁柱这个“带头人”的开拓精神和乡土智慧。
轮到他发言时,张铁柱站起身,走到话筒前。他没有看讲稿,只是看着台下的乡亲们。
“各位领导,乡亲们,”他的声音依旧带着浓重的乡音,却异常沉稳,“今天,咱张家沟挂了这块金招牌,俺这心里头,高兴!但更多的,是觉得……沉甸甸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块牌子,它不是挂在俺张铁柱一个人名下的,它是挂在咱全体张家沟人头上的!是咱老支书、狗蛋、思明、有财……是咱在座的每一位,还有那些已经走了的老伙计们,是咱们大家一起,用几十年的汗水,一滴一滴,浇灌出来的!”
“它是对咱过去的肯定,更是对咱未来的鞭策!”他提高了声音,“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往后,咱得更团结,更踏实,把咱这日子过得更好,把咱这‘示范’的名字,坐实了,擦亮了!让全国更多的人,都能从咱张家沟看到希望,看到咱农民、咱农村,未来的好光景!”
没有空话套话,只有最朴实的表达和最真诚的期望。他的话,再次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仪式结束后,那块沉甸甸的、象征着无上荣光的牌匾,被郑重地悬挂在了村委会大门最醒目的位置,阳光下,“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几个大字,金光闪闪。
张铁柱和王翠花没有参加接下来的宴请,他们悄然离开了喧闹的广场,回到了安静的老宅。院子里,来福摇着尾巴迎上来。
王翠花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个重担,轻声道:“这下,算是彻底圆满了吧?”
张铁柱站在院中,望着村委会方向,虽然已经看不到那块牌匾,但他知道,它就在那里。他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种复杂而深沉的表情:
“圆满了,也没圆满。牌子挂上了,是终点,更是起点。咱这把老骨头是歇了,可这‘示范’的路,还长着呢,得看孩子们,还有后面的孩子们,怎么走了。”
他弯腰摸了摸来福的头,语气恢复了往日的平和:“不过,那都是后话了。走,老婆子,咱浇菜去,今天还没顾上呢。”
荣誉归于集体,未来属于后人。对他们而言,回到老宅,回到菜园,回到这最平凡不过的烟火日常,才是此刻最真实的圆满。而那块高悬的牌匾,则像一个无声的灯塔,将继续指引着张家沟,向着更远、更美好的未来,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