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诚审计团队的入驻,像一股强大的、冰冷的系统格式化洪流,冲刷着“铁柱集团”每一个带着泥土气息的角落。当审计流程进行到核查原始凭证与账簿时,这场现代商业文明与乡土自发秩序的碰撞,达到了高潮。
审计员小李,一个刚毕业没多久、对规则抱有纯粹信仰的年轻人,按照流程向王翠花索要公司成立最初两年的总账和明细账。他想象中的,应该是装订整齐、格式规范的账册,或者至少是清晰的电子表格。
王翠花的脸颊微微泛红,眼神有些躲闪,她犹豫了一下,转身从文件柜最底层,小心翼翼地搬出了几个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的、边角已经磨损的硬壳笔记本。那笔记本的封面上,还印着褪色的卡通图案和“语文作业本”的字样。
“这……这是……”小李看着这几本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作业本,愣住了。
“李……李助理,”王翠花的声音细若蚊蚋,带着难为情,“这是咱们集团最开始……记账用的。”
她轻轻翻开其中一本。映入小李眼帘的,不是借贷分录,而是王翠花那娟秀工整的字迹,记录着一笔笔充满生活气息的收支:
“x年x月x日,收李老栓家土鸡蛋款,叁佰贰拾元整(大框蛋)。”
“x年x月x日,付后山修路人工,伍佰元(张老三、李老四等五人,一天)。”
“x年x月x日,卖松露给城里王老板,收入捌仟元(定金,欠两千)。”旁边还画了个圈,里面写着“已结清”。
“x年x月x日,买猪崽十头,支出壹仟伍佰元(赵有财家,赊账)。”后面打了个钩,表示已付。
“x年x月x日,铁柱去省城办事,支取路费伙食费,贰佰元。”
里面甚至夹杂着一些只有内部人才懂的标记和简语,偶尔还能看到涂改的痕迹,或者用不同颜色的笔做的备注。账目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并没有严格区分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更像是一本详尽的家庭流水账。
小李拿着这本沉甸甸的“作业本账册”,手指都有些颤抖。他抬起头,看向王翠花,又看了看闻讯走过来的高博经理,脸上的表情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种世界观受到冲击的茫然。
“高……高经理……这……”小李的声音带着哭腔,“这不符合会计准则……没有科目分类,没有凭证索引,涂改没有盖章,甚至……甚至还有赊账和口头约定……这怎么确认?这怎么审计?”
高博推了推他的金丝眼镜,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但眼神深处也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他接过作业本,一页页地翻看着,速度很慢。
王翠花看着两位审计专家的反应,脸颊更红了,急忙解释道:“高经理,李助理,那时候……咱们刚起步,啥也不懂。就觉得,把钱和事记清楚,别亏了谁,也别欠了谁,心里就踏实。这些本子,每一笔俺们都认,绝对假不了!村里人都可以作证!”
这时,铁柱和李狗蛋也听到了动静,走了过来。李狗蛋一看那作业本,立刻嚷嚷起来:“哎呀!翠花把这老古董都翻出来啦!这可是咱们的‘传家宝’!当初要不是翠花这笔字记得清楚,俺跟铁柱哥这脑子,早就算糊涂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