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些基于生命个体欲望和认知的复杂化学反应,对他而言,已经如同杯中的涟漪,可以清晰观测、理解其产生和消散的机制,却不会再被其裹挟、影响自身的“存在状态”。
他依然能“理解”伏羲的欣慰、神逆的暴虐、罗峰的严谨、乃至当年共工撞山时的绝望与愤怒。但他不会再因此产生“共鸣”或“反感”。
这种状态,并非高高在上的冷漠,而是一种极致的……自由。
我可以选择介入,如同程序员修改一段代码;我也可以选择旁观,看着程序自行演化。我可以因为“有趣”而投下一缕机缘,也可以因为“无必要”而漠视一场毁灭。一切行为,不再受情绪驱动,只源于他自身那超越一切束缚的“意志”——或者说,“自在之心”。
这便是超脱后的“自在真谛”。非是无情,而是情不为枷锁,念不为牢笼。心之所至,即为道之所行。
他或许下一秒就会因为觉得“有趣”,而在某个角落点化一个懵懂的生灵,开启一段新的传奇。
他也可能万亿纪元都维持着这种“观测”状态,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永恒寂静。
一切,只取决于他“想”或“不想”。
这种绝对的自由,对尚未超脱的存在而言,是难以理解,甚至有些恐怖的。这意味着,他们眼中至高无上的道主,其行为将彻底无法预测,没有了善恶的标准,没有了利益的权衡,只剩下……随心所欲。
洪荒众生,包括那些圣人,依旧在用自己的情感和逻辑,去揣测那道印之后的存在。他们渴望得到回应,渴望被眷顾,或者至少,渴望理解。
但他们不知道,秦霄早已不在他们理解的“棋盘”之上。
他成了制定规则的人,甚至……成了规则之外,那个偶尔会低头看一眼棋盘,觉得哪颗棋子布局特别精妙,或者哪片区域厮杀格外惨烈,从而投下些许关注……或者干脆伸手把棋盘掀了,换个新游戏玩的……存在。
自在,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也意味着……绝对的不确定性。
这,或许才是超脱之后,最让“凡人”感到敬畏,也让诸圣在向往之余,隐隐感到一丝战栗的……真相。
秦霄的传说,依旧在流传。
但真正的秦霄,已然步入了一个连传说都无法触及的……自在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