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酒馆往南走,斯文·海因里希想要立刻见到克虏伯。
作为1855年埃森市唯一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最好的工人都在对方手里。这是个独裁和父权主义分子,复杂又矛盾。他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创造了克虏伯法则,要求员工无条件忠诚。
在这种传统被冲击的时代里,克虏伯为培养一支健康、顺从,依赖于公司且远离社会主义思潮的工人队伍,特地建立起了福利体系。比如为工人及家属提供住宅,建立医院、学校和教堂,提供养老金和保障金。
这种福利待遇对比那些矿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高强度且严苛的军事化管理,并不是所有工人们能够适应的,部分工人因无法适应这种高压环境选择逃跑,但被抓后要被吊起来抽。
对斯文·海因里希来说,克虏伯调教出来的这些工人,绝对是极优秀的。
走出南北通向的城市主干道,进入南部边郊。这是一处平原地带,钢厂和矿场聚拢成一个大型工厂。工厂内修筑着30多栋六层联排小楼。
傍晚时分,昏暗小楼内无一盏明灯,反倒是矿区和炼钢厂的位置燃着大量烛火。
斯文·海因里希乐了,难怪克虏伯未来能发财。他走到公司大门处,尚未靠近,就被驻守在公司大门前的安保人员叫住“嘿伙计,这里不是你能来的地方,天黑了,该回家了。”
“我要见克虏伯先生,要跟他合作一个大生意。”斯文·海因里希掏出香烟笑着走过去,道“麻烦你通告一声。”
安保队长听到有大生意,接过香烟的同时开口“稍等,我派人通知董事长。”说着,他看向街道上隐隐绰绰的身影,下意识收了收腰间配枪,问道“要进来坐坐吗?”
“不用,我在街上等。”斯文和善笑着,走到街边吞云吐雾。他问向凑过来的大卫·钱伯斯,问道“钢锭都带好了吗?”
大卫·钱伯斯晃了晃背包,背包中的钢锭发出叮叮的碰撞声。
他不解询问“这里看起来是个小城镇,甚至称不上一个城市。简单一看就能目测出有多少人,这能为我们加州输送大量人口吗?”
斯文指了指脚下,道“埃森市发现了大量的煤矿,开采煤矿需要大量人手,而煤矿又是工业的主要原料,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不久后,这里会出现更多的工厂,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就业,然后逐渐形成一个大型城市。就像是旧金山、萨克拉门托那样。”
说着,他笑问道“我把爱尔兰的移民工作交给你怎么样?来的时候,我们在爱尔兰的戈尔韦进行了停靠,看得出,爱尔兰人过的依旧不好,有很多人想要离开,但付不起船票。”
1841年,爱尔兰岛进行过一次人口普查,人口约为817.5万,随后马铃薯疫病大爆发,饥荒导致约有一百万人死亡,大规模移民开始。大饥荒结束后,1851首次人口普查的数量仅为650万人。
也就是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爱尔兰消失了160万人口。
在戈尔韦填补船只煤炭的时候,斯文·海因里希特意打听过,现如今的爱尔兰岛上总人口在580万人左右。
记忆里,爱尔兰的人口数量会持续降低,1881年爱尔兰还有500万,1901年450万降至低谷,到1961年,爱尔兰就只剩下280万!
即便到了21世纪,爱尔兰人口也没有回到817万的数量。
爱尔兰人已经厌弃了这片土地,隔壁邻居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以至于稍微有点能力、本事、胆气的人都已经坐船前往了美国生存。
而且,厌弃欧洲的感官,在这一时代尤为浓烈!
正相反,斯文·海因里希紧缺的恰巧是人口,既然爱尔兰人不愿意待在爱尔兰,斯文没道理不去帮一把。
大卫·钱伯斯不想拿这个差事,笑道“BOSS,我想做奥迪·雷德尔和洛尔·琼斯那种工作。”
“转移人口当然不需要你来负责,但是保护转移人口的船只需要你来负责。我给你配备舰船,你为船只保驾护航。”斯文·海因里希解释“短时间内我们不需要战争,你唯一能施展武力的地方是打海盗。”
大卫·钱伯斯只能应下,道“这个任务我会做好。”
斯文·海因里希轻笑“我将更多爱尔兰裔的士兵塞给你,你们去爱尔兰岛上进行宣传,在他们眼中,你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果可以,我希望你们能将爱尔兰岛搬空。”
将这近六百万人送进加利福尼亚,加上保守估计的300万德国移民,有这些人打底,斯文·海因里希就能加紧移民更多华人。
谈话之际,克虏伯公司门口走出一位穿着棕色套装的男人,在安保人员的指引中,对方向街边张望,道“先生,是你有笔大生意吗?请跟我来吧,我先带您去克虏伯先生的办公室,他现在正在视察工厂。”
斯文·海因里希丢掉香烟,迈步往前走,大卫·钱伯斯打了个手势,两名矫健的青年钻出阴影,迅速跟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