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550章 项羽:我特么成嬴政儿子了? 荆轲:我和嬴政成兄弟了?

第550章 项羽:我特么成嬴政儿子了? 荆轲:我和嬴政成兄弟了?(2 / 2)

但只要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算”,刘季的目的就达到了。

刘季是始皇义子,又是项羽义兄,那你项羽得管始皇叫什么?

来咸阳的路上,项梁设想过多种可能。

始皇将项氏一族下狱,严刑拷打,逼问真项羽下落。

始皇下令全国搜捕,必杀项羽。

或者始皇将计就计,公告天下项羽已死。

但他万万没想到,剧情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刘季喊始皇义父,又自称是项羽义兄,按这关系,刘季得跟着项羽喊自己一声“叔父”……

再四舍五入一下……我项梁难道和始皇成亲戚了?!

而远在东海之滨某处,真正的项羽得知消息后,整个人都懵了: “我特么……成嬴政儿子了?!”

~~~

至少项羽还活着。

只要活着,就还有机会建功立业,乃至掀翻大秦,报这“莫名其妙认爹”之仇。

但有一位,早已死去多年,且绝了后代,便连这最后的机会也无了。

天道至公,任你生前权势滔天、威名赫赫,终难逃一死。

古往今来,即便是最有权势、最得民心、最能掌控天下之人,活着的时候尚且有手下阳奉阴违、曲解政令、甚至偷偷搞“岁月史书”。

更何况,他已是一抔黄土。

有句话说得诛心:斗不过对手,那就争取比他活得长。

只要活得足够久,就能肆无忌惮地往死人身上泼脏水。

因为他,再也无法开口反驳了。

世间大多数人并非圣贤。

故而,“岁月史书”这把刀砍在自己身上时痛彻心扉,但反过来用它去砍别人时,却往往快意无比。

自荆轲死后,便有无数游侠将其奉为精神图腾。

后世衍生出“秦王绕柱”的名梗,侠客们据此编排始皇的段子层出不穷。

提及华夏电影,便绕不开千禧年初那部《英雄》。

即便没看过,也多少在各类剪辑或小说里被动了解过。

主角“无名”刺秦只差最后一步,却因被秦王“统一天下”的大志感动,为苍生安宁而最终放弃。

而在某些人的精心建议下,始皇也开始着手将荆轲塑造成这样一个“为苍生而放弃”的悲情英雄。

出这主意的,并非刘季。

刘季这人,上能同始皇不卑不亢地交流,下能跟市井无赖厮混赌钱。

他和游侠们关系匪浅,这个主意他能想出来,或者说早就在他脑海里,但他没说出来。

虽然法家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但这建议也不是李斯提的。

这个建议恰恰是那群“以文乱法”的儒家提出的。

更准确地说,是叔孙通捣鼓出的“新儒家”的杰作。

再严谨点,首倡者乃是孔鲋。

自被徒弟拖上贼船,他已回不了头了。

但孔鲋岂甘只当个泥塑木偶,给徒弟当招牌?

你师傅,终究是你师傅!

于是,在孔鲋的谋划下,一则“谣言”如野火般传遍华夏。

荆轲并非力战不敌,而是主动放弃刺秦。

他向太子丹索要樊於期的人头,也并非为了取信秦王,而是因樊於期叛秦,延长了战乱,导致民不聊生,故取其头以谢天下。

当然,荆轲是侠客,不能塑造成间谍。

故而“谣言”还有后续。

荆轲刺秦是真。

为天下放弃刺秦,亦是真。

刺秦,是为试秦王是否有安定天下之雄才大略。

放弃,是因他确信秦王便是那能带来太平之主。

故而,他为天下苍生放弃刺秦,又为全侠义之名主动赴死。

自然,这只是一则“谣言”。

燕国王室、燕地百姓、诸多游侠纷纷驳斥。

秦皇与朝廷官员则对此不置一词,异常沉默。

而那座承诺许久的“百家圣殿”,也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入殿者——荆轲。

听说,为此始皇和群臣大吵一架。

群臣激愤:“一个险些刺杀陛下的逆贼,岂配入圣殿,受百家香火?”

始皇则力排众议:“正因他险些成功,才更显其忠义胆魄!”

“侠客一脉,必奉荆轲!”

连吵数日,始皇最终勃然大怒,乾纲独断,直接命人雕刻荆轲石像,抬入百家圣殿。

到此,那则谣言便如李有田的五菱宏光——没有刹车,一飞冲天。

又如脱缰野马,再无阻滞。

而真正将此事推向高潮的,则是始皇的后续操作。

始皇下旨,于易水河畔,为荆轲修建庙宇。

庙门前立两块石碑。

左刻:【侠之大者】

右刻:【为国为民】

同时,始皇册封荆轲为“易水河神”、“护国大侠”。

“护国”二字,颇堪玩味,并未言明护的是哪一国。

但百姓普遍认为,护的自然是秦国。

始皇总不可能大度到将一个刺杀自己的敌国刺客,封为敌国的护国大侠吧?

可荆轲如何护的秦国呢?

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则“谣言”。

原来,那竟是真的!

这下,无论游侠们如何辩解、斥责,百姓们皆摇头不信了。

于是,部分激愤的游侠,一怒之下扒毁了这座庙宇。

这不扒还好,一扒,反倒坐实了百姓的猜想。

“看!定是这些游侠得知真相,发现自己崇拜的精神领袖竟是个‘精秦’分子,恼羞成怒才毁庙泄愤!”

游侠群体的声誉因此大受打击。

荆轲是谁?

是易水河神、护国大侠、入祀百家圣殿的英雄!

你们今天敢扒荆轲的庙,明天是不是连孔子、墨子、老子、孟子、荀子的庙都敢动了?

当然,始皇也并不想闹得天下大乱。

只是明发诏令:命毁庙之徒自行投案,将庙宇重新修好,便可从轻发落,以此赎罪。

但游侠是谁?

听说过被杀的游侠,听说过自杀的游侠,何曾听说过自首的游侠?

三日过去,无一人前来自首。

始皇再发诏令:十日内若无人自首,便将由“荆轲后人”统领游侠群体,对这群“毫无侠义精神、毁坏先贤祠庙”的败类进行清算绞杀!

问题来了:荆轲并无血脉后人。

但这难不倒始皇。

他宣称自己被荆轲的“侠义精神”深深感动,特赐荆轲国姓——赢!

并将自己的儿子公子将闾过继给荆轲为嗣,使其香火不绝,祭祀有人。

于是,这场风波的性质瞬间变了。

它从始皇与游侠群体的矛盾,巧妙转化为了游侠内部的清理门户之争。

公子将闾本也无望继承大统,何况连姓都无需改,虽然名义上他成了荆轲的后人,但荆轲已经被赐姓“赢”。

甚至将来若需分封域外,只需一句“此乃大侠荆轲之后人赢将闾”便可操作。

虽知这过继有名无实,但始皇手握大义名分,占据了道德的绝对制高点。

谣言,是民间自发传的。

荆轲忠义,天下皆知,封神、入圣殿,有毛病吗?

还有那“护国大侠”,本来民众只是猜测护的是秦。

你们倒好,直接把庙推了。

这下,不是护秦,也成了护秦!

按当下的观念,既已过继,将闾便是荆轲名正言顺的后人。

游侠们内部也开始分化、焦虑。

你们赶快去自首修庙!

切莫让始皇借此大义名分,真给我们安个主子下来!

~~~

大秦之事,大概如此。

诸子百家、各诸侯国后裔齐聚咸阳之时,始皇请他们看了场盛大的烟花表演。

与此同时,早已奔赴六国故都的墨家子弟和秦军们,也同一时间点燃烟花。

肉食者,愕然于墨家之强、秦国之盛。

百姓则闭上眼睛向烟火许愿。

愿日有小暖,岁有小安。

愿天下再无战乱,愿来年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