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统一国籍、族籍,鼓励百姓寻根问祖之外,始皇还干了一票大的——大规模赐姓。
先秦到秦汉这会儿,虽然正是华夏姓氏大规模融合定型的关键时期。
但甭管是“姓”还是“氏”,在那年头都不是平头老百姓能随便拥有的东西。
即便到了后来,两汉皇帝时不时“赐民爵”搞普惠,三国魏晋时期,只有名没有姓的人依旧一抓一大把。
在秦朝?那就更别提了。
于是,始皇采纳了刘季的建议,搞起了轰轰烈烈的“赐姓运动”。
首赐“秦”姓。
凡个人为秦国立过战功,或祖上对秦国有贡献,且目前无姓者,统统赐姓“秦”!
接下来是“华”和“夏”。
各诸侯国内,只要祖上或个人曾为了华夏文明,参与抵抗过蛮夷。
无论是南蛮、北狄、东夷、还是西戎,只要和这些外来户干过仗,都可以选择“华”或“夏”为姓。
要是觉得“华”、“夏”太大众,不想跟风,也没问题。
六国国名、周朝诸侯国名,乃至夏商时期的方国之名,只要史书上有记载,随你挑!
这些要是都看不上?也没事!
后世不是有本《百家姓》吗?
里面除了“赢”和“秦”这两个姓,其他姓任君选择!
甚至,你脑洞大开想自创一个姓氏,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并且能找到至少一百个志同道合的人愿意跟你姓这个,朝廷就认。
当然,你要是不愿意接受新赐的姓,就想沿用现在用的,如果你有的话,也完全没问题。
毕竟平民百姓无所谓,但那些贵族老爷们可不愿意随随便便就把传承了多少代的姓氏给改了。
同时,诏令还规定:同姓之人超过百口,互有亲属关系,即可向朝廷申请“认证族谱”。
这族谱将由孔子后人孔鲋亲笔书写,并由始皇亲自盖上传国玉玺的大印!
此诏一出,民间取姓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就像三哥家的火箭——炸了!
孔子后人亲笔,也就那么回事儿。
关键是传国玉玺盖的那个戳啊!
这玩意儿是可以当传家宝世代流传的!
用后世的话说,这叫“限量版官方认证文物”,保值增值潜力无限!
于是乎,能找到同一个祖宗的、沾亲带故的,纷纷凑一块儿商量着取同一个姓,然后热火朝天地申请族谱。
那些既不是同宗、也不沾亲的,只要选了同一个姓,立马开始互相嫁女儿结亲家。
没女儿的,或者女儿已经嫁人的,甚至提前给孙子辈订上娃娃亲,就为了凑够那“百人同姓、互为亲属”的硬指标。
拿传国玉玺来干这个,确实有点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
但始皇自有考量。
他想到后世传国玉玺丢失。
自己原本打算把真的传国玉玺放进陵墓,做个假的流传后世。
但万一……连假的也丢了呢?
万一哪个缺心眼的大臣把自己用真玺陪葬的事给记录了下来,又被后人知道了……那自己的皇陵恐怕不是被盗,就是被“保护性发掘”。
后人无非就是好奇传国玉玺长啥样、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篆是怎么刻的。
干脆,现在就用它可劲儿给百姓的族谱盖章!
盖它个几万、十几万个,让后世学者随便研究,看够了就别来打扰朕的长眠了!
按最保守估算,始皇时期人口,也有两千万人。
“百人即可为一族”,那理论上就能有二十万份族谱!
当然,有的家族规模远超百人,甚至达到千人。
也有的对始皇赐姓和孔鲋手书族谱压根不感冒。
所以实际上不会有二十万份,但再怎么说,十来万、好几万份总是有的。
真要让孔鲋亲手写十几万份族谱,他的手得写断。
让始皇亲手盖十几万个章,他的胳膊得废掉。
所以,所谓“亲笔”,实际上是叔孙通搞的“新儒家”团队合力完成的,只是挂孔鲋的名头而已。
而那个“亲自用传国玉玺盖章”的光荣任务,则交给了……刘季。
刘季一听,脸都绿了:“义父!这、这事……儿臣恐怕不合适吧?”
始皇眼皮都没抬:“传国玉玺乃皇帝特有之物,关乎国体。”
“满朝文武,除了你,还有谁更合适?”
“你虽是刘季,但那刘邦终究是汉家开国皇帝。”
“这份殊荣,非你莫属。”
刘季急得直搓手:“义父,儿臣的好哥哥,您的好儿子,扶苏皇兄乃是大秦太子,未来的国君,他来盖章最名正言顺啊!”
始皇叹了口气,语气“慈爱”:“扶苏还年轻,朕怕他盖完这么多章,手会落下毛病,影响将来批阅奏章。”
刘季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义父,儿臣只比您小三岁啊……儿臣这把老骨头……”
始皇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唉,谁让你是朕最疼爱、也是唯一的义子呢?”
“你就多受受累,帮你皇兄分担分担吧。”
刘季:……
亲儿子就比义子金贵吗?!
我这把老骨头就不是骨头了?!
但刘季也只敢在心里骂骂咧咧,脸上还得挤出感恩戴德的表情,接下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
数日后,项梁领着项氏一族主要成员,抵达了咸阳。
一同运来的,还有一具躺在木板车上、面部被划得稀烂、根本无法辨认的“项羽”尸体。
项梁依计行事,指着尸体,向始皇禀报:羽儿倔强,不愿归降,又知反秦无望,自觉无颜面对先祖,故而划烂脸面后自刎了。
言罢,项梁跪地请罪。
一旁李斯正想跳出来戳穿,指责项梁随便找来个身材相仿的替死鬼,毁容顶替。
谁知他还没开口,一声凄厉无比的哭嚎猛地炸响!
保存尸体无非用石灰、盐或冰冻。
但项梁什么都没用,就这么让尸体一路颠簸到了咸阳。
此时尸首已经开始腐烂发臭,甚至还有蛆虫在脖颈处蠕动。
但刘季可不管这些!
只见他一个箭步冲上前,扑到尸体上就嚎啕大哭: “我的好弟弟啊,你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啊!”
“兄长我还没为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向你道歉啊!”
刘季用力捶打着尸体的胸膛,引来一阵细微的蛆虫骚动。
“我还等着你打我一顿出气,然后咱们兄弟再把酒言欢,同游天下,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啊!”
“义父他老人家连我这个‘亡秦祸首’都能容下,收为义子,怎么可能会杀你呢?”
“你怎么就这么犟啊!”
“我的好弟弟哎~~~你这让为兄可怎么活啊!”
刘季哭得那是惊天地泣鬼神,闻者无不动容,纷纷侧目拭泪。
哭着哭着,他转身就朝着始皇“噗通”跪下,声泪俱下地请求始皇借他点钱,他要好好安葬他的“好弟弟”项羽。
始皇准了。
于是刘季忙活起来,请阴阳家在咸阳城外寻了处“风水宝地”,又花钱让人种上大片桃树。
时人不解,刘季解释道:“我与项羽弟弟的情谊,就好比后世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生前不能与弟弟桃园结义,弟弟死了,难道还不能让他在桃花林中安息吗?”
他还特意嘱咐制作棺材的匠人:“一定要用我弟弟最喜欢的桃木!”
匠人迟疑:“桃木……好像不太吉利吧?后世都说……”
刘季直接打断:“后世的法律能管到秦朝吗?”
匠人摇头。
刘季:“那不就结了,后世的鬼神之说也管不到现在!”
“咱们现在不兴什么转世投胎,流行的是‘九幽之下和人间一个样’,陪葬什么,在
“若桃木真能辟邪杀鬼,岂不是更好?”
“弟弟到了我弟弟的对手!”
“弟弟在人间没来得及做出一番事业,我当哥哥的,还不能帮他在九幽地府闯出一番名堂吗?”
“对了,别用普通桃木,要用就用的雷击桃木!要最好的!”
做棺材的匠人嘴角抽搐,心里彻底明白了:刘季果然超爱项羽!
爱到要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大家都是看过天幕的,用雷击木做棺材……这魂魄刚离体,就得被至阳至刚的雷霆余威劈得灰飞烟灭吧?
不过匠人也懒得吐槽,反正刘季钱给得足,爱咋葬咋葬吧。
随后,刘季又派人去泰山采石,为项羽立碑。
请来最好的石匠,刻上墓志铭:
【弟项羽之墓,兄刘季立。】
泰山石当墓碑,雷击桃木做棺材……
这“福气”,一般人可真消受不起。
与此同时,在有意无意的舆论引导下,世人都交口称赞: “瞧瞧,怪不得人家能当汉朝开国皇帝呢!”
“就这份对兄弟的深情厚谊,是我,我也死心塌地跟他混啊!”
同时,百姓们更在热议另一件事。
刘季是始皇义子,项羽是刘季义弟,四舍五入,项羽是不是也算陛下的干儿子?
干亲的亲戚算亲戚,那干亲的干亲算不算亲戚?
大家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