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岁时予你 > 第155章 扉页上的朝夕

第155章 扉页上的朝夕(1 / 2)

书房里的光线已然偏移,午后的炽烈渐渐收敛,转为一种更为醇厚、更为温柔的暖金色,悄无声息地爬上了西面的窗棂,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长长的、歪斜的窗格影子。空气中,似乎还漂浮着方才从木盒中散发出的、混合着旧纸张、干花香和木质调的沉静气息。

那个深棕色的、刻着绣球花纹路的木盒依旧敞开着,静置于书桌一角,里面那些被时光精心筛选过的“细碎秘密”依旧摊在柔和的灯光下。晒干了颜色、变得脆弱的白绣球花瓣,有几片散落在那份实习方案草稿上,与红色批注相映成趣;那根带着小绒球的粉色发绳,安静地依偎着画有草莓图案的“买糖提醒”便签;所有这一切,仿佛将两人从初遇到此刻的漫长时光,无声地揉碎,又巧妙地拼接成一幅充满温柔细节的拼图,每一片都闪烁着独一无二的光泽。

苏念的指尖,还带着一丝难以平复的微颤,轻轻停留在那张写着“明天要记得买草莓味的糖!!!”的便签上。那三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仿佛还在诉说着当时那份简单而迫切的心情。就在这时,陆时砚温热的手掌再次覆了上来,完全包裹住她微凉的指尖。他没有说话,只是用了一种极轻柔、却不容置疑的力道,轻轻握着她的手,将她往书桌的主位方向带。

她的目光随着他的引导移动,这才注意到,在原本摆放着相机和三张照片的书桌中央,不知何时,多了一本书。

那是一本有着蓝灰色布质封面的书,色泽沉静,像雨后的远空,又像蒙着一层薄雾的深海。书脊上用金色的箔片烫着细碎而优雅的外文字母,在斜阳的照射下,反射出低调而奢华的光芒。苏念的瞳孔微微放大,眼底瞬间浮起难以掩饰的惊喜——她认得这本书。

这是那本书,是一位已故史学大家的毕生心血汇编,早在多年前就已绝版,市面上一书难求。她记得很清楚,大约是一年多前,她为了一个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课程论文,几乎跑遍了市里所有的大型图书馆和旧书市场,都未能找到原版,最终只能在学校的特藏室里查阅影印本,纸张模糊,阅读体验大打折扣。她当时只是在陆时砚的办公室里,看到这本书安静地立在他的书架最高层,曾带着羡慕和惋惜的语气随口说过一句:“真好啊,是原版吧?可惜我一直想找来看,却怎么也找不到。”

她只是随口一说,像吹过湖面的一阵微风,未曾期待能留下任何痕迹。却没想到,他不仅记住了这阵风的形状,还将它珍藏了起来。

“这是……”苏念的声音不自觉地顿了顿,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哽咽,她抬起眼,望向陆时砚,眼中星光点点,全是猝不及防的感动。

陆时砚没有解释他是如何找到这本书的,这背后或许耗费了无数的时间、人脉与心力。他只是微微弯起唇角,将那本厚重而珍贵的书双手捧起,如同呈上某种誓言般,郑重地递到她的手中。

书籍入手沉甸甸的,不仅是知识的重量,更是心意的分量。封面布料的纹理摩擦着她的掌心,带来一种坚实而温存的触感。

“打开看看。”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种引导她探索宝藏般的耐心与期待。他的指尖轻轻落下,点了点那素净的、尚未翻开的内封扉页。

苏念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进行一个庄严的仪式。她小心翼翼地,用微微颤抖的手指,掀开了那坚硬的封面。旧书特有的、混合着纸张、油墨和时光的气息扑面而来,并不难闻,反而有一种令人安心的沉静感。

扉页之上,预想中的出版社信息、版权说明一概没有。那片原本该是空白的纸页,此刻却被一行手写的汉字占据着。

那字迹,她再熟悉不过,清隽、有力,结构舒展,带着毛笔书法般的风骨,是独属于陆时砚的笔迹。墨色是深沉的黑,在略微泛黄的纸张上,显得格外清晰而庄重。

他一笔一划地写着:

赠念念

盼朝夕

末尾的落款,没有署名,只有一个日期。

苏念的目光,如同被钉住一般,牢牢地锁在那个日期上。她的呼吸在那一刻几乎停止。那不是今天的日期,不是昨天的,甚至不是他们之间任何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那个日期,赫然是她第一次莽撞地闯入这个花园,将他误认为“管家先生”,塞给他文件后仓皇跑掉的那一天!

那个遥远得几乎要被日常琐事淹没的午后,那个在她记忆里只留下尴尬和慌乱的初遇……竟然,竟然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

指尖的颤抖再也无法抑制,如同秋风中的落叶。她的指腹不受控制地、反复地摩挲着那行字,尤其是“盼朝夕”三个字。墨水早已干透,深深渗透进纸张的纤维里,但指尖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书写时笔尖压下的、那些浅浅的凹痕。这微小的触感,仿佛直接连通了她的心脏,带来一阵阵密集而酸软的悸动。

“你那天……”她终于抬起头,声音轻得如同耳语,仿佛怕稍微大声一点,就会惊散这个过于美好的幻梦。眼眶里迅速积聚起温热的水汽,让他的身影在她视线里变得有些模糊,却又无比清晰地刻印在心上,“……就写了这个?”

陆时砚在她身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两人的膝盖轻轻相碰。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伸出手,掌心向上,轻轻覆上她紧紧握着书籍、指节都有些发白的手。他掌心的温度,一如既往的干燥而稳定,透过皮肤,源源不断地传递过来,像一种无声的安抚和确认。

“那天你像一阵风似的跑掉之后,”他的声音响起,被透过西窗的、暖融融的阳光浸泡着,显得异常柔软,带着回忆的悠远,“我回到书房,手里还拿着那个文件袋,还有……那张你画了吐舌头小人的废地址条。”他的目光也落在那扉页上,眼神变得深邃而温柔,“不知怎么,就走到了书架前,取下了这本书。”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如何将那份深藏已久的心事,用最恰当的方式诉说出来。“当时看着这本书,想起你之前在办公室看到它时,那双发亮的、带着渴望的眼睛。”他微微侧过头,凝视着她被泪水浸润得格外明亮的眼眸,“心里就在想,这个冒失又执着的小姑娘,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因为学业,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再来这里。”

他的拇指,开始无意识地、极其轻柔地摩挲着她的手背。“然后,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冲动,就拿起笔,在这扉页上写下了这句话。”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自嘲,却又充满了坦然的真诚,“大概是怕……怕等到真的有机会,能把这本书送到你手上的那一天,反而会因为紧张,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说不出心里最想说的、也是最真实的话。”所以他选择将那一刻的心动与期盼,预先封存在了时间的胶囊里。

这话语,如同恰到好处的温水流淌过苏念的心尖,不烫,却足以融化所有冰封的迟疑与不确定。她忽然想起了木盒里那根被细心收藏的发绳,想起了他车里永远备着的草莓糖,想起了他所有那些看似“恰好”出现在她需要时刻的温柔与援手……

原来,所有她后知后觉的深情,所有她曾以为是命运安排的巧合,其源头,都早早地埋藏在了那个她自认为狼狈不堪的初遇午后。从她莽莽撞撞闯进他视线、闯进他花园的那一刻起,他看似平静无波的生命轨迹,就已经悄然转向。他不仅在时光里为她停下了脚步,更是在那片属于他的精神领地里,悄悄为她预留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并早早地、笨拙而又真诚地,写下了邀请函。

她低下头,目光再次凝视着扉页上那力透纸背的“盼朝夕”三个字。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仿佛囊括了所有未曾言说的等待、所有小心翼翼的靠近、所有藏在岁月深处的温柔渴望。

忽然间,她就笑了起来。嘴角无法抑制地向上扬起,形成一个灿烂而带着泪意的弧度,眉眼弯成了好看的月牙。可是,与此同时,积蓄在眼眶里的泪水,再也承载不住重量,挣脱了睫毛的阻拦,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一滴,恰好砸在“念”字上,另一滴,晕开在日期旁边,在古老的纸页上,洇开两小团深色的、带着体温的湿痕。

“陆时砚,”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哭腔,哽咽着,却又笑得那样明媚,那样毫无阴霾,“你真是个……‘骗子’。”她用了他之前默许的、带着娇嗔的称呼,“明明……明明早就想把我‘拐’到你身边来了,却藏了这么久……藏得这么深……”

陆时砚伸出手,指腹温柔地、一遍遍擦拭着她不断滚落的泪珠。他的动作那么轻,那么专注,仿佛在对待一件失而复得的、价值连城的易碎瓷器,充满了怜惜与呵护。

“以前不敢说,”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坦然的歉意和更深沉的温柔,“怕说得太早,太急,会让你觉得我这个年纪比你大不少的男人,心思太重,像个处心积虑的‘老狐狸’,会吓跑你。”他的拇指轻轻蹭过她泛红发热的眼角,“后来……后来是想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等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交集,更多的了解。想让你知道,我对你,不是一时兴起,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真的想了很久,想了很远,是认真地,想要和你共度每一个平凡的清晨与黄昏。”

恰有一阵晚风,裹挟着窗外绣球花持续散发的、清甜微涩的香气,穿过窗棂,悄然潜入书房。它拂过书桌上那三张记录着不同时光节点的照片,也轻轻掀动着摊开的扉页,让那墨迹淋漓的“盼朝夕”在光影中微微颤动,仿佛被注入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