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岁时予你 > 第97章 校园里的旧书摊与公开课的小惊喜

第97章 校园里的旧书摊与公开课的小惊喜(1 / 2)

初秋的午后,阳光透过香樟树的枝叶,在青石板上洒下细碎的光斑。九月的风带着淡淡的桂花香,轻轻拂过校园的林荫道。周三下午,文学院没有排课,苏念收拾好画具,正准备去图书馆查资料,手机屏幕亮了起来。

是陆时砚发来的消息:「今天图书馆旁边有旧书市集,听说有不少老版文学书。要不要一起去看看?我记得你一直在找那位散文家的早期作品。」

看着消息,苏念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想起上周整理书架时,确实随口提过想收集散文家林清音的早期作品,没想到他竟记在了心里。回复了一个「好」字后,她特意换上了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那是陆时砚说过很衬她气质的颜色。

此时的陆时砚正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论文。他看了眼手表,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半小时,便合上钢笔,仔细将散落的试卷整理好。起身时,他的目光落在墙角的那把藏青色遮阳伞上——苏念最怕晒,尤其是这种夏末秋初的太阳,看起来温和,实则依旧毒辣。他记得有次她晒伤了皮肤,脖颈红了好几天。于是顺手拿起伞,又检查了一下公文包,确认早上买的那块草莓蛋糕还完好地放在保温袋里。

苏念走到校门口时,远远就看见了站在香樟树下的陆时砚。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小臂处,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他身上跳跃着光点。见到她来,他原本略显清冷的目光瞬间柔和下来,快步迎上前。

“等很久了吗?”苏念轻声问道,注意到他额角细微的汗珠。

“刚到。”陆时砚自然地接过她肩上的帆布包,同时撑开了遮阳伞,恰到好处地将阴影笼罩在她身上,“书市刚开始不久,我们慢慢逛。”

两人并肩走在校园的主干道上。正值午后,路上来往的学生不少,偶尔有认识陆时砚的学生停下脚步恭敬地问好:“陆教授好。”他温和地点头回应,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身边的苏念。有相熟的女学生偷偷交换着眼神,抿嘴笑着快步走开——文学院最年轻的陆教授和他那位才华横溢的女友,早已是校园里一段佳话。

苏念微微脸红,悄悄拉了一下他的衣角:“你的学生都在看呢。”

“让他们看吧。”陆时砚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手指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我倒是希望所有人都知道,这么优秀的苏念同学,是我的女朋友。”

旧书市集设在图书馆东侧的空地上,几十个摊位沿着林荫道一字排开,空气里弥漫着纸张特有的陈旧香气。摊主多是学校退休的老教授,或是周边古籍书店的老板,也有毕业多年的学长学姐回来处理藏书。还没走近,就能听到讨价还价的喧闹声,夹杂着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响。

“人比想象中多。”陆时砚轻声说着,很自然地牵起苏念的手,“跟紧我,别走散了。”

他的手掌温暖而干燥,苏念感觉自己的心跳快了几拍。自从三个月前正式交往以来,每次他这样不经意的亲密举动,还是会让她心头泛起涟漪。

第一个摊位前已经围满了学生。摊主是历史系退休的陈教授,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正操着浓重的江浙口音向学生们介绍一本民国时期的线装书。陆时砚带着苏念站在人群外围,目光扫过书摊上琳琅满目的书籍。

“你看那边。”他微微倾身,在苏念耳边低语,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廓,“那个棕色的木箱里,好像都是文学类的旧书。”

苏念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个打开的桃木书箱,里面整齐地码放着许多封面泛黄的书籍。她眼睛一亮,拉着陆时砚的手小心地穿过人群。

书箱里的藏书比想象中还要丰富。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也有八九十年代的先锋文学,更多的是各种版本的古典文集。苏念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书脊,仔细辨认着那些模糊的标题。

陆时砚站在她身后,一手撑着伞,一手护在她身侧,防止被来往的行人碰到。他的目光没有落在书上,而是温柔地看着苏念专注的侧脸。阳光透过伞面,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长长的睫毛像蝶翼般微微颤动。

“啊,找到了!”苏念突然轻呼一声,从书箱底部抽出一本蓝色封面的小册子。封面已经磨损得看不清原来的图案,但扉页上清晰地印着《城南旧事》四个字,作者正是林清音。版权页显示,这是1982年的初版,印量只有三千册。

“真的是初版...”苏念的声音有些颤抖,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泛黄的书页。纸张脆弱得仿佛一用力就会破碎,油墨的香气却历经岁月依然清晰。

摊主陈教授注意到这边的动静,笑眯眯地走过来:“小姑娘眼光不错啊。林清音的早期散文现在可难找了,这本还是毛边本,当年只印了不到一百册做纪念的。”

苏念这才注意到书页确实没有裁切整齐,是典型的毛边本特征。她爱不释手地摩挲着封面,抬头看向陆时砚,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这就是我一直想找的那本!”

陆时砚弯腰凑近看了看,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看来今天运气不错。”他转向陈教授,“老师,这本书怎么卖?”

陈教授推了推老花镜,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你是...文学院的陆老师吧?我听过你的宋词鉴赏课,讲得很好。”

“您过奖了。”陆时砚谦逊地点头。

“这本书放着也是放着,给真心喜欢的人才是最好的归宿。”陈教授摆摆手,“就给二十块钱吧,当是个意思。”

苏念连忙道谢,正要掏钱包,陆时砚已经抢先一步递过了纸币。他将书仔细地装进自己的公文包,然后继续陪着苏念在书摊间穿梭。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他们又发现了不少宝贝。陆时砚帮苏念找到了一整套八十年代出版的《历代画论辑要》,而苏念则意外发现了一本陆时砚研究生时期一直在找的《宋代官制考略》。两人像寻宝的孩子,不时为新的发现相视而笑。

“累了么?”陆时砚注意到苏念揉了揉小腿,轻声问道,“离我的公开课还有段时间,要不要去休息室坐坐?”

苏念确实有些腿酸,便点了点头。陆时砚一手提着刚买的几本书,另一只手依然稳稳地撑着伞,领着她朝文学院的教学楼走去。

教职工休息室在三楼走廊的尽头,宽敞明亮。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深红色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房间里飘着淡淡的咖啡香,几位没课的老师正坐在沙发上低声交谈。见到陆时砚带着苏念进来,大家会心一笑,打了个招呼便继续各忙各的——看来这对校园情侣的出现早已不是新鲜事。

陆时砚让苏念在靠窗的沙发坐下,自己走到角落的老式咖啡机前。他熟练地研磨咖啡豆,动作优雅得像是在进行某种仪式。苏念托着腮,看着他专注的侧脸,想起第一次在这里喝到他亲手煮的咖啡,还是大半年前的事。那时她只是他课堂上的一个普通学生,而他已经是文学院最受欢迎的年轻教授。谁能想到,命运的齿轮会这样悄然转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