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阳暖山坞,玉竹山楂香初绽
秋意已深,山坞的晨阳褪去了暑气,变得格外温和,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细碎的金光。陈晚星一早便在院中的竹筛上铺开陈禾送来的干玉竹——根茎呈淡黄色,质地柔韧,泡在粗瓷碗里,水色渐渐染成浅黄,带着淡淡的甘香,像把秋日的温润都融进了水里。木桌上,谢景渊刚从镇上集市换来的山楂干堆成小堆,色泽鲜红,捏一块凑近鼻尖,酸甜的气息扑面而来;旁边的陶碗里,是赵老六昨日送来的野生山核桃仁,颗粒饱满,砸开后露出雪白的果仁,嚼一口,坚果的油香混着玉竹的甘润、山楂的酸甜,成了小院清晨的鲜活底色。
“晚星,今日要做玉竹山楂糕吧?玉竹都泡软了,山楂干我去煮成泥,核桃也砸好了。”谢景渊从灶房出来,手里提着一个新编的竹篮,“昨日张掌柜亲自来,说酒楼的宴席上,客人吃了油腻的肉菜,就盼着来点酸甜的点心解腻,这玉竹山楂糕正好应景。”
晚星正将泡软的玉竹切成小段,闻言点头:“是啊,陈禾说玉竹能补津液,配着山楂的酸甜,既能给王大山这样的樵夫解乏,也能给苏绣娘当绣活儿间隙的开胃小食。对了,周嬷昨日捎信,说小石头馋点心了,今日做糕也留些,让他解解馋。”
话音未落,院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伴着纸张翻动的窸窣声。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男子站在篱笆外,手里捧着一卷画轴,背上背着个布包,面容清瘦,眉宇间带着几分文雅——是镇上的画匠林墨。他轻轻展开画轴,上面是一幅山坞秋景图,层林尽染,溪水潺潺,笔墨细腻,仿佛能闻到画中山野的气息。
“这位可是陈晚星姑娘?”林墨声音温和,带着书卷气,“我是镇上画坊的林墨,前几日听张掌柜说,姑娘做的点心酸甜清润,能解腻开胃。我这几日帮人画秋景图,总伏案调色,胃口不佳,想着用这幅画换几块点心,也好提神开胃。”他从布包里取出几张裁好的宣纸,“这是上好的宣纸,姑娘若想记录点心配方,或是包点心,都好用,比油纸更雅致。”
晚星刚捏起一段玉竹,闻言看向林墨手中的画轴,又看了看桌上的山楂干、山核桃仁与玉竹,心里有了主意。恰在此时,陈禾背着药篓走来,篓子里除了草药,还放着一小袋晒干的甘草:“晚星姑娘,谢大哥!今日的玉竹够不够?我还带了些甘草,能中和山楂的酸,让糕体更温润。”他看到林墨,笑着打招呼:“林先生,您也来换点心呀?”
林墨颔首一笑,眼中带着赞许:“是啊,陈小哥,久闻姑娘点心之名,今日特来尝尝。”晚星将玉竹段放进碗里,笑着道:“林先生,陈禾,今日正好做玉竹山楂核桃糕,你们留下尝尝,合口了再换。”
二、玉竹山楂核桃糕·酸甜解腻款
- 适配场景:樵夫劳作解乏、绣娘开胃提神、酒楼宴席解腻,常温可存5天,冷藏可存10天,口感酸甜绵密,玉竹的甘润中和山楂的酸,核桃的坚果香增添层次,既适合山野劳作后解乏开胃,也能作为绣娘零食、酒楼餐后解腻小食,温和不刺激肠胃,秋日解腻最宜。
- 基础原料:
- 主料:干玉竹25g(提前用温水泡50分钟,泡至柔软,保留甘润味)、山楂干100g(无核,提前用温水泡15分钟,泡软后沥干)、野生山核桃仁50g(砸去硬壳,取果仁,部分磨粉,部分保留完整颗粒)、陈禾带来的干甘草5g(泡软后切碎,中和酸味)、中筋面粉120g(提供基础口感,不易散)、糯米粉100g(增加软糯,避免过硬)
- 辅料:冰糖30g(砸碎成末,调节甜度)、蜂蜜20g(赵老六送的野蜂蜜,温润甜润)、盐1g(平衡酸甜,激发食材本味)、清水70l(调节面团湿度)、食用油10l(刷模具防粘)、长方形模具1个(长20、宽15,用于塑形)、蒸锅1个、料理机(用于打山楂泥、核桃粉)
- 关键步骤:
1. 处理核心食材:
- 泡软的玉竹捞出,用刀切成0.3长的小丁(保留颗粒感,吃时能尝到玉竹的甘润);泡软的山楂干挤干水分,放入料理机,加入20l清水,打成细腻的山楂泥(保留少许果肉纤维,增加酸甜口感),盛出备用。
- 干甘草用温水泡10分钟(泡至柔软,去除硬梗),切成细丁;山核桃仁分成两份,一份30g放入料理机,打成细腻的核桃粉(过筛去除粗渣,确保口感细腻),另一份20g保留完整颗粒(增加口感层次)。
2. 调制面团:
- 中筋面粉、糯米粉、核桃粉放入大碗中,加入冰糖末、盐,用筷子搅拌均匀(提前拌匀,避免蒸制后出现结块)。
- 分多次加入清水、蜂蜜,边加边用手揉面,同时加入山楂泥、甘草丁,揉至面团初步成型。
- 放入玉竹丁、完整的山核桃仁,继续揉至完全融合,形成光滑不粘手的面团(硬度类似软馒头面,太软易粘模具,太硬口感干硬),盖上湿布醒发30分钟(让面粉充分吸收水分,口感更松软,酸甜味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