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2)

\"此番交战实属奉命行事,身不由己。\"

\"恳请使君开恩!\"

这位蔡家幼子强忍悲恸,不仅不敢显露半分桀骜,反倒卑躬屈膝乞求活命。

刘备凝视着匍匐在地的蔡和,轻叹道:\"寒门多俊杰,朱门亦多败类。\"

出身微末的他,昔日对世家子弟总怀敬畏。如今见识了蔡中的狂妄与蔡和的怯懦,这般心境早已消散无踪。

\"暂且收押。\"

刘备拂袖转身,不再多看那摇尾乞怜之态。

蔡和如获大赦,连连叩首感恩,随即瘫软如泥地被拖出大堂。

\"带文将军进来。\"

处置完蔡氏兄弟,刘备朗声吩咐。

堂外,文聘将一切尽收眼底。

\"此等贪生怕死之徒,仅凭宗族身份便位居要职。\"

\"主公,如此用人岂有不败之理?\"

文聘暗自摇头,整肃衣冠迈入正堂。

未及思量应对之策,刘备已快步下阶,亲手为他解开绑绳。

文聘怔立当场。

刘备亲自为文聘松绑,又命人设座奉酒。

美酒递到面前,文聘望着眼前这位神色温和的荆州之主,一时怔忡。

蔡瑁兄弟官居高位,蔡氏更是荆州豪族。

可刘备对蔡家兄弟毫不留情,斩杀一人,囚禁另一人,视如草芥。

反而对他这个出身寒门的武将如此礼遇?

文聘早已习惯刘表任人唯亲的作风,面对刘备这般平易近人的态度,反倒无所适从。

酒杯悬在半空,他迟迟未接。

刘备将酒盏塞入他掌心,直视文聘,郑重拱手:

“子璟先生常言,仲业将军武艺超群,统兵有方,堪称荆州首屈一指的良将。”

“今日得见,实乃刘备之幸。”

“望将军助我一臂之力,共讨逆贼,匡扶汉室!”

刘备用意直白,毫不掩饰招揽之意。

文聘猛然抬头,恍然大悟。

原来刘备这般礼遇,意在劝降。

平心而论,如此诚意确实令他动容。

但也仅止于此。

他并非朝秦暮楚之辈,岂能因几句言辞便背弃故主?

文聘深吸一口气,抱拳道:

“刘使君厚爱,文聘愧不敢当。”

“然聘既为刘景升部属,自当誓死效忠。”

“恕难从命。”

果然遭到拒绝。

刘备非但不怒,眼中反而闪过赞许之色。

只是赞许归赞许,接下来该如何应对?他不由侧目望向身旁的秦牧。

“若在下未曾记错,”秦牧忽然开口,“文将军早在刘表入主荆州前,便以南阳裨将之职镇守一方。”

“刘表主政荆州,差不多有五六年了,你为何仍旧只是个裨将军?”

秦牧上前几步,停在文聘面前。

这话正中文聘痛处。

他眉头一紧,抬眼审视眼前的年轻文士,问道:

“阁下何人?似乎对文某知之甚详?”

“在下秦牧。”

秦牧略一拱手,自报姓名。

“秦牧?”

文聘神色陡变,惊问:

“莫非是新野秦氏子弟,秦牧秦子璟?”

秦牧淡然一笑,算是默认。

文聘心头一震,急声追问:

“假道灭虢夺宛城,攻心之策破张绣,还有火烧博望坡灭我四万大军,皆是你的谋划?”

秦牧并无遮掩之意,轻点头确认。

文聘倒抽一口凉气,再度打量眼前这位年轻俊逸的谋士。

情报果然不假。

刘备当真得了位神算奇才。

令他意外的是,此人竟如此年轻?

更没想到,这位奇才还是新野人!

“惭愧,我镇守新野多年,竟不知治下藏着这般鬼才……”

文聘暗自感慨,又疑惑地看向秦牧:

“秦子璟,你既是荆州人,景升公本该是你我共主。”

“为何反倒勾结外人,侵我荆州,夺景升公基业?”

话中质问之意明显。

“文仲业,此言差矣。”

“荆州乃大汉疆土,非刘表私产,何来他的基业?”

秦牧神色凛然纠正。

文聘一时语塞。

“刘表掌权以来,一味偏宠蔡蒯二族,州中要职尽被两家瓜分。”

“蒯越蔡瑁之辈,虽有些许才干……”

蔡中蔡和之辈,不过是些庸碌无为之徒,品性卑劣,毫无才德可言!

这些无能之人,仅仅因为姓蔡,竟被刘表委以重任,把持荆州兵权要职!

像你文仲业这样的老将,却不得晋升,只能看着这些庸才在你面前耀武扬威。

霍家、马家、潘家等望族,虽人才辈出,却因蔡蒯两家的压制而不得施展抱负。

这些人尚且如此,何况我秦牧,不过一介寒门之士?

在刘表眼中,我宛如草芥。

圣人曾说:君以民为草芥,民视君如仇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