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中心的寂静,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凌霄包裹其中。身体修复的进程已进入平稳期,新生的组织带来细微的、如同春蚕食叶般的麻痒感,提醒着生命力的缓慢回归。然而,灵基深处那片被规则风暴犁过后的荒芜,才是真正难以逾越的鸿沟。每日的灵能共振检测,图谱上代表结构完整性的曲线已趋于平缓,如同愈合的断骨,但象征能量活性与规则亲和度的区域,依旧是一片死水般的深蓝。唯有核心处那片奇特的“余烬”,保持着一种令人不安的、近乎绝对零度的惰性稳定,仿佛一颗冷却了亿万年的星核,沉眠在灵魂的废墟之下。
这种内在的“空”,放大了外界的寂静。没有七海建人冰冷的指令,没有剑八狂暴的战吼,世界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声响,只剩下自己心跳和呼吸的单调回音,孤独感如同深海压强,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他的意识。他时常下意识地内视那片空荡荡的灵基,并非期待奇迹,更像是一种确认——确认那场战争的惨烈并非虚幻,确认那些逝去的身影真实存在过,也确认……自己这个“幸存者”依旧“存在”的事实。
然而,今夜的内视,却与往日不同。
当意识沉入那片由暗金与冰蓝灰烬铺就的荒原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一丝极其微妙的异样。那团代表古神规则的极致黑暗,与那道象征理性残余的冰蓝光痕之间,那种脆弱的绝对静止似乎……松动了一丝。并非剧烈的冲突或融合,而是如同冰封的湖面下,有极其缓慢的水流开始暗涌。他甚至能模糊地感知到,两种规则在“余烬”的微观层面,正在进行着一种超越他理解范畴的、近乎本能的“信息交换”或“规则磨合”,散发出极其微弱、却持续不断的能量涟漪。
这变化让他心头一紧。是平衡即将崩溃的征兆?还是……某种未知演化的开端?他试图更深入地感知,意识却如同触碰到了无形的壁垒,被一股温和却坚定的力量推了回来。那片“余烬”似乎在自发地建立某种内在的防御机制,拒绝他更深层次的窥探。
这种失去对自身部分掌控的感觉,带来一阵冰凉的恐惧。他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却无法理解其构造的精密仪器上。
次日,苏婉博士在进行高频灵波扫描时,仪器捕捉到了那异常稳定却极其微弱的能量涟漪。她盯着屏幕上那几乎与背景噪音融为一体的特殊频谱,眉头紧锁,反复调整参数验证,最终记录下“灵基异变体-01出现超低强度、高复杂度内在能量交互,性质待查”的备注,并再次严肃叮嘱凌霄保密,眼神中除了凝重,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探究。
这种态度让凌霄心中的不安如野草般滋生。他感觉自己不再仅仅是一个伤员,更成了一个移动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研究样本。
数日后,秦锋的再次到访,带来了更深远的风暴。
没有寒暄,他直接激活晶体板,展现的不再是星图或模型,而是一系列经过高度处理的、来自不同深空探测器的信号残迹与分析报告。
“我们对‘逐日者’号最后传回的、关于核心节点崩塌时的规则扰动数据,进行了长达数周的联合解析,”秦锋的声音带着一种压抑的激动与沉重的忧虑,“结合对太阳系外围新发现能量波动的追踪,我们确认了一个……颠覆性的猜想。”
他指向一组异常复杂的信号衰减图谱:“古神网络的核心节点,其功能远不止是监控和激活‘星骸’。它更像一个……巨大的‘规则转换器’或‘能量虹吸泵’。它通过某种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机制,从宇宙的底层规则层面,或者说……从某种更基础的‘背景能量海’中,汲取并转化能量,用以维持网络运行,并……滋养‘星骸’。”
凌霄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滋养星骸?这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