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球基地,“羲和一号”机甲专属机库。
幽蓝色的“羲和一号”静静矗立在维护架上,庞大的机身流线型轮廓在冷白色的照明光下泛着柔和而神秘的光泽。经过紧急抢修和战备整备,它表面的战斗痕迹已被尽数抹去,仿佛一头休息完毕、即将再次扑向猎场的优雅猛兽。
洛城站在机甲脚下,他没有穿戴作战服,只是一身简单的训练服,额角还带着一丝刚刚结束高强度模拟训练后的细汗。
他的指尖轻轻拂过机甲冰冷的足部装甲,一种奇异的、血脉相连般的微弱共鸣感透过指尖传来。
那是“幽蓝”核心与机甲深处曦光遗骸的深层呼应。
“引擎核心峰值输出稳定,但持续超载运行时间阈值无法突破19分47秒。”
陈锐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带着无奈,“聚变引擎的物理极限就在那里,强行提升的风险指数太高。”
洛城点了点头,目光沉静:“足够了。”
19分47秒。
这是他的极限,也是“羲和一号”在当前心脏下的极限。
每一秒都必须在最关键的时刻燃烧。
他闭上眼,意识再次尝试沉入那片幽蓝的海洋。
自S-77归来,与“晨曦使者”号残骸产生深度共鸣后,他感觉自己对“幽蓝”的感知和控制力似乎有了一丝微弱的提升,尽管“幽蓝”系统显示的解放程度依旧停留在65%,但那种流畅感确实增强了,或许是对力量更熟练的掌控。
【能量流优化方案计算中……基于最新战场数据模拟……建议调整曦光模式启动阶段能量分配比例,优先保障机动性与传感器效能……】
幽蓝的提示信息滑过他的意识。
他在脑海中反复推演着可能遭遇的战斗场景,模拟着应对各种“神孽”攻击的方式,寻找着那短暂曦光模式下的最优解。
这时,太阳穴传来隐隐的刺痛,想了一会,他便作罢。
“随机应变吧。”洛城深深叹口气。
“洛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还记得49年9月份开学,你,我,凡哥,三个人在728宿舍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事情了吗?”陈锐看着眉头紧锁的洛城说道。
“当时我们一起约定的,既然是上天安排我们三个做室友,那么以后大家有福共享,有难同当,都是兄弟,有事情我们一起扛。”说完,陈锐用那个满是机油油污的手拍了拍洛城的肩膀。
陈锐也知道,这一次,洛城和杨凡面对的将是比S-77更严峻的考验。
火星有备而来,目标明确。尤其是洛城驾驶的“羲和一号”,必然是众矢之的。
洛城点点头,同样的拍了拍陈锐的肩膀,“有难同当!”说罢,洛城转身走向战备室,准备更换作战服。
此时,“洛城,”秦书墨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最后一遍战前协同会议,五分钟后一号简报室。”
“明白。”。
……
就在月球基地紧锣密鼓地备战之时,在基地内部网络那错综复杂的数据海洋深处,一条极其隐秘的数据流,正利用备战期间通讯流量激增的掩护,悄然活动。
它如同最狡猾的电子寄生虫,巧妙地附着在正常的后勤调度指令数据包上,绕过了一道道防火墙的常规检测,目标直指核心数据库的某个特定区域——并非“晨曦使者”的最高机密研究数据,而是“羲和一号”近期特别是S-77战役后的详细损伤报告、能量输出日志以及引擎维护记录。
操作者异常谨慎,每次只窃取极小片段的非连续性数据,并且进行了多层伪装和跳转,试图将自己伪装成一份普通的、授权范围内的技术审查日志查询请求。
月球网络安全中心,主控室内灯火通明。
李文文政委亲自坐镇,面前数十块屏幕实时滚动着海量的数据流量监控信息。
一名技术军官突然停下了不断滑动屏幕的手指,眉头紧锁,指向其中一条几乎淹没在背景噪音中的异常轨迹。
“政委,有情况。数据交互区第六节点,检测到异常访问模式,访问源伪装成后勤部的设备自检终端,但数据抓取模式和行为特征……与之前‘赫尔墨斯’的残留手法有相似度,但更隐蔽,目标似乎是……‘羲和一号’项目的非核心技术日志?”
李文文立刻倾身过去,目光扫过那行异常代码:“不是核心机密,而是机甲状态数据……看来,火星对我们‘羲和’的‘健康状况’非常关心啊。”
她没有立刻下令拦截,而是下令:“锁定它,全程监控,反向溯源,不要打草惊蛇。我要看看,这条藏在更深处的‘泥鳅’,到底想干什么,又能把情报送到哪里去。”
技术军官立刻应命,双手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操作,布下了一张无形的监控大网。
李文文站起身,走到观察窗前,看着外面基地内忙碌而紧张的备战景象,眼神冰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