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六个月的治理(1 / 2)

污染治理现场,初步的应急措施稳住了局面,但彻底修复的艰巨性才真正显现。专家组的评估报告令人窒息:污染深度达地下十余米,污染物种类复杂且部分具有难降解性,地下水污染羽已扩散至邻近的废弃河道,修复周期预计至少需要18-24个月,费用将是天文数字。

消息传出,好不容易平息的民怨再次沸腾。

18个月?周边居民如何在恐慌中等待?项目彻底停摆?“健康花都”的标杆工程沦为巨大的烂摊子和财政黑洞?质疑声浪排山倒海般压向李阳,压向渡口区政府。

巨大的压力下,李阳连续几夜未眠,双眼布满血丝。

他一遍遍翻看技术报告,与专家反复研讨,一个大胆而务实的思路逐渐在他脑海中成型。深夜,他拨通了郑开叶的电话。

“市长,我是李阳,关于渗坑修复,我和专家组反复论证,有一个‘两步走’的设想,需要您的决断。”李阳的声音沙哑却透着破釜沉舟的锐气。

“讲。”郑开叶的声音沉稳,仿佛能穿透电波给予力量。

“第一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调集最先进的热脱附和原位化学氧化设备,对核心重污染区进行高强度、短周期的‘外科手术式’清除,力争在6个月内,将污染源头和主要污染羽的毒性削减到安全阈值以下,解除对周边环境的即时威胁,确保地下水不再扩散。这一步,费用高昂但见效相对快,是稳定人心的关键。”

“第二步:自然衰减与长期监控。对经过第一步处理后的区域及周边中度、轻度污染带,采用成本更低的‘监测自然衰减’(NA)技术,通过持续的监测、适度的工程干预(如注入氧气、营养物促进微生物降解)和严格的制度管控(划定限制建设区),让残留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下缓慢分解。同时,在核心区彻底达标前,永久调整‘健康驿站’的选址,利用我们在应急期间清理出的另一块政府储备地先行建设。‘司机之家’主体部分,在确保建筑基础绝对隔离污染源(加设高规格防渗层和污染气体阻隔系统)的前提下,可在第一步治理完成后谨慎复工,其运营严格限制在无污染风险的区域和服务功能。”

李阳顿了顿,继续道:“这样做的优势是:1. 短期内(6个月)能显着降低环境风险,安抚民众;2. 避免财政被无底洞式的全面修复彻底拖垮,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3. 让‘司机之家’的核心功能得以部分实现,兑现对司机群体的承诺;4. 污染最重区域未来可作为生态警示公园或科研用地。缺点是:修复不‘彻底’,部分区域需长期管控,存在一定的长期管理成本和未来再开发限制。这需要市里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强力支持,以及向市民坦诚沟通的勇气。”

电话那头沉默了十几秒,郑开叶在快速权衡,李阳的方案,跳出了追求“绝对干净”却遥不可及的理想化陷阱,体现了在巨大困境下的务实担当、科学精神和底线思维。

它承认历史的沉重包袱,更着眼于当下的民生关切和未来的可持续管理。

“我同意这个思路!”郑开叶的声音斩钉截铁,“就按你的‘两步走’方案执行!市财政全力保障第一步歼灭战的资金!第二步的长期管控方案,由你牵头,会同环保、规划部门,一周内拿出详细方案,纳入城市空间规划和环境风险管理体系!信息公开要到位,向市民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做,风险和管控措施是什么!责任,我们担起来!”

市长的决断如同定海神针,李阳的方案迅速转化为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