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19章 熙宁元年年末

第119章 熙宁元年年末(1 / 2)

他蔡确纵有通天手段,若无皇后点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既是对皇后的信任与赋能,也是套在他蔡确脖子上最结实的一道缰绳。

“臣明白!臣叩谢皇后娘娘信任!”蔡确立刻表态,“内府采造司一切需货,必当提前详列章程,奏请皇后娘娘懿旨定夺,绝不敢擅专!”

赵顼满意地看着这一幕。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权力必须分散,且相互制约。

“好!”赵顼最终定调,“职责已明,界限已清。李宪,你掌‘明’,为朕之耳目;蔡确,你掌‘暗’,为朕之利刃;皇后,你掌‘源’,为朕之基石。

三者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又相互稽核。望尔等精诚协作,勿生嫌隙,共为社稷效力!”

“臣等遵旨!定不负陛下、皇后娘娘重托!”李宪与蔡确齐声应道,但心中已是波澜各异。李宪感到了失落,却也松了口气;蔡确感到了巨大的机遇,也意识到了前所未有的约束。

“都退下吧。具体交接细则,朕会命人草拟章程,再行颁下。”赵顼挥了挥手。

看着李宪和蔡确躬身退出的背影,赵顼轻轻握住了身边皇后的手,低声道:“皇后,这副担子不轻,日后要多劳你费心了。”

向皇后反手握紧丈夫的手,目光坚定而温柔:“官家放心,臣妾晓得轻重。必当为您守好这源头活水。”

殿外,寒风依旧。但殿内,一场深刻的内廷权力重组已经落定。

赵顼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成功地将一个可能尾大不掉的利益怪兽,驯化成了一个权责清晰、相互制衡、并最终完全忠于皇权的“三头犬”。

熙宁新政的帷幕,首先在宫禁之内,以这样一种精妙的方式,悄然拉开。

熙宁元年腊月,汴京的严寒仿佛凝固了时间,但文德殿内,却涌动着一股决定未来命运的暖流与激荡。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御前会议,与会者无一不是帝国真正的栋梁:韩琦、曾公亮、文彦博、吕公弼、韩绛、王珪、吕公着、吕惠卿、曾布。

年轻的皇帝赵顼端坐御榻,目光扫过每一位重臣,平静的外表下,是经过漫长冬日酝酿的深思熟虑。

会议伊始,赵顼并未直接抛出议题,而是如同一位沉稳的舵手,先让各位大臣禀报熙宁元年这艰难航程的详情。

韩琦定调河北:老成持重的韩琦首先出列,声音沉浑:

“陛下,熙宁元年,河北东西两路,地震、旱蝗接连肆虐,情势之危,国朝罕有。”

他话锋一转,“然,幸赖陛下圣德,措置得宜。富弼坐镇大名,王安石、元绛等于沧、瀛等州强力清田安民,虽手段酷烈招谤,然确乎将大变乱扼杀于未萌。

至今,河北境内虽小骚动不绝,然成气候民变寥寥。于此大灾之年,能维此局,前线诸臣,功不可没。然,民生凋敝,元气大伤,来年重任如山。”

他既肯定了在惨烈中维持基本稳定的成绩,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未来的艰难,为会议定下了务实的基调。

文彦博陈情军政:枢密使文彦博奏报:“依省兵汰冗之策,已于京畿及北方初裁冗员一万三千余,并作安置。

然,河北灾后,流民骤增,为防溃兵流民合流生变,河北路裁军事宜已暂缓。强行为之,恐激肘腋之变。”

这揭示了理想政策在残酷现实前的妥协,维稳永远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