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12章 王安石求援

第112章 王安石求援(1 / 2)

如果给皇帝的奏章是“明线”,王安石同时铺开了“暗线”。他修书一封,遣心腹家仆星夜送往汴京三司使韩绛处。

这封信的措辞,与奏章截然不同,充满了务实算计与利益捆绑的味道。

信中,他开门见山:“韩公钧鉴:河北荒田若能廓清,岁增之赋,何啻百万?此乃三司之大利,亦公之功业也。”

他将河北改革直接与韩绛掌管的国家财政业绩挂钩,瞬间抓住了这位理财派核心人物的关注点。

接着,他提出“合作”请求,而非单方面索求:

“绛所虑者,非区区数员佐吏,乃钱粮之周转、政策之通达耳。乞公于漕运钱谷中,略作倾斜,许河北以工代赈之款,可于田亩初效中先行截留,循环利用。此‘以田养田’之策,可事半功倍。”

他需要的不是韩绛给人,而是政策上的“绿色通道”和财政上的灵活授权。这是一种更高明的资源整合,将韩绛的三司衙门变成了河北改革的“财务后勤部”。

信末,他意味深长地写道:“他日功成,河北仓廪充实,皆赖韩公今日运筹之功。朝野当知,富国强兵,非虚言也。”

这是在暗示未来的政治回报,将韩绛拉入潜在的“改革同盟”,共同分享成功的荣耀。

这封信体现了王安石深刻的政治洞察力,他清楚地知道如何与不同立场、不同诉求的权要打交道,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化潜在的阻力为助力。

完成了向上和向侧的布局,王安石最后要面对的,是他的直接上司富弼。这一次会面,他表现得极其恭谨,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安抚使司衙署的书房内,王安石向富弼行了隆重的参拜之礼,首先表达的便是对提拔之恩的感激:

“卑职蒙恩相超擢,委以重任,敢不殚精竭虑,以报知遇?一切行止,断然谨遵恩相方略。”

态度谦卑,将自己牢牢置于富弼的领导之下。

随后,他才以请示汇报的口吻,提出几点“程序性”的请求:

“恳请恩相行文河北各州郡,谕令全力协查,俾使政令畅通。”这是借富弼的权威,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扫清地方行政障碍。

“清查事务繁巨,胥吏多有不足,卑职欲于当地招募些许通晓文墨、熟悉田土的寒俊为‘贴书’,协助文书勘核,乞恩相允准。”

此举意在建立一支直接听命于自己、深入基层的执行队伍,但又将其控制在“临时招募”的范围内,避免刺激富弼的敏感神经。

“日前卑职已上奏陛下,乞调一二旧僚佐助。若蒙圣允,必先报请恩相核查。”

他主动将向皇帝求援之事告知富弼,以示坦诚和无隐,维护了上下级之间的信任。

富弼捻须听着,眼中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赏。王安石这番表现,既有锐气,又懂规矩;既展露了锋芒,又将刀柄递到了自己手中。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可控”状态。“介甫思虑周详,便依你所请。”富弼温和地答应了所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