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04章 紫宸殿交锋

第104章 紫宸殿交锋(2 / 2)

最后,赵顼的目光扫过孙觉,落在了始终沉默的司马光身上,虽未直接点名,但话语却似直指其心:

“至于孙卿等所忧‘恐招致大规模入侵,耗竭国用’,朕更有一言!”

他站起身来,走到阁中悬挂的西北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绥州的位置:

“诸卿只知示弱可苟安,可知示弱更招战?只知备战耗国用,可知无备必亡国?”

“庆历年间旧事,殷鉴不远!我朝愈是退让,岁币愈增,元昊反而愈猖狂!为何?因为他看透了我朝的虚弱!看透了我朝畏战如虎!”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今日若退绥州,西夏明年必索麟府,后年必图秦凤!欲壑难填,何时方休?

唯有今日示之以强,守土不退,让其撞得头破血流,方能知其厉害,换来真正和平!此乃以战止战,方是恤民之长策!一时的退让,换来的只能是更大的战争和更多的屈辱!”

这番话,如惊雷炸响在后阁之中。吕陶、范纯礼、孙觉等人脸色煞白,被皇帝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驳斥压得抬不起头来。

赵顼缓缓坐回御座,目光最后定格在一直眼观鼻、鼻观心的司马光身上,语气意味深长:

“司马卿家,你修撰《资治通鉴》,遍览古今兴衰。当知治国如治病,症候不同,药方亦异。仁宗朝之良药,未必能解今日之沉疴。

固本培元固然重要,然若外邪已侵门庭,仍一味讳疾忌医,只讲温补,恐病入膏肓,悔之晚矣!绥州,便是今日必须祛除的‘外邪’,亦是固本强元的要冲!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再议。”

他没有直接指责司马光,但这番“治病用药”的比喻,尤其是“只讲温补,讳疾忌医”八字,如同无形的鞭子,狠狠抽在了司马光及其所代表的“复古”、“持重”路线的核心理论上。

司马光的脸颊微微抽动了一下,但仍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只是深深一揖,并未出声。

他知道,皇帝今日这番言论,不仅是说给吕陶等人听的,更是说给他司马光听的。这是一次敲山震虎,一次公开的路线申明。皇帝用他们最熟悉的经典和历史,彻底颠覆了他们赖以立论的根基。

韩琦、文彦博、曾公亮等老臣,始终沉默。他们看得出,皇帝今日是有备而来,句句切中要害,其见识和辩才,已远超他们的预期。

吕惠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而王珪则暗自心惊于皇帝的锋芒。

这场御前辩论,以赵顼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它不仅驳斥了放弃绥州的论调,更沉重打击了朝堂上那股强大的、试图将国家拉回“仁宗旧轨”的保守势力。

经此一役,所有人都清晰地认识到,这位年轻官家,有着不容置疑的意志和与之匹配的智慧。熙宁时代的航向,在激流与暗礁中,被赵顼强行扳向了他所认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