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04章 紫宸殿交锋

第104章 紫宸殿交锋(1 / 2)

片刻后,紫宸殿后阁。此处比正殿更为私密,气氛也更为紧张。赵顼端坐于榻上,下列坐着首辅韩琦、次相曾公亮、枢密使文彦博,以及特意回朝报告的判三司盐铁判官吕惠卿、知制诰王珪。

而司马光,亦在受邀之列,坐在稍远的位置,眼帘低垂,似在养神。吕陶、范纯礼、孙觉等几位方才上书的官员,则肃立一旁。

赵顼没有绕圈子,直接点明了议题:“今日请诸公至此,只为绥州一事。吕陶、范纯礼、孙觉等爱卿,忧心边衅将开,国力不支,主张退让和谈。

朕意,当固守绥州,示强以止战。双方各执一词,诸公皆国之柱石,今日便畅所欲言,务求析明利害,以定国是。”

他首先看向吕陶:“吕卿,你方才言及‘失信启衅,非中国体’。朕有一问,信有大信小信,对敌国之信,与护佑归附我朝之民的信,孰轻孰重?”

吕陶一怔,谨慎答道:“回陛下,信义乃立国之本,自然……自然皆重。”

赵顼微微摇头,从案头拿起一本《旧唐书》,声音陡然变得犀利:

“不然!唐文宗时,李德裕镇西川,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举城来降,此乃万民归心!然宰相牛僧孺拘泥于与吐蕃之‘信义’,竟将悉怛谋及降卒遣返,结果如何?

忠义之士,尽遭屠戮!天下人笑牛僧孺之迂腐,而怜忠良之冤!”

他目光灼灼地逼视吕陶:“吕卿!今日若弃绥州、负嵬名山部众,与昔日牛僧孺之行何异?

此乃守对豺狼之小信,而弃护佑万民之大信!岂是真正的‘中国之体’?朕守绥州,正是要昭告天下,归附我大宋者,必得护佑!此方为堂堂中华应有之气度与信义!”

这一番引经据典的反驳,将“信义”区分为层次,立意高远,顿时让吕陶哑口无言,额头见汗。

赵顼不待他反应,目光转向范纯礼:“范卿担忧‘边臣生事,擅启兵衅’,认为种谔有罪,绥州得之不正,可是如此?”

范纯礼硬着头皮道:“陛下明鉴,种谔擅权,其罪当罚……”

“说得好!”赵顼截断他的话,“种谔擅自兴兵,其罪当罚!朕已下旨,贬其官秩,安置随州!朝廷法度,朕未曾废弛!”

他话锋一转,声如金石:“然,赏功罚过,岂可混淆!绥州之得,乃前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之功,岂可因一将之过而轻弃?

若因罚罪而弃土,是以私废公,因噎废食!此非明主所为!朕罪种谔,是正国法;守绥州,是固社稷。二者并行不悖!范卿以为如何?”

范纯礼被这清晰的切割驳得面红耳赤,讷讷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