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01章 西夏又来欺诈

第101章 西夏又来欺诈(1 / 2)

熙宁元年九月,河北大地的暑气终于被渐起的秋风吹散,持续数月的旱蝗之灾,随着天气转凉和官府的全力扑救,渐渐显露出被控制的迹象。

各州县的流民潮开始回落,尽管道路两旁仍可见新坟累累,触目惊心。

但大规模的民变和抢掠事件,在富弼的铁腕镇压与王安石等人全力组织的以工代赈下,确实呈下降趋势。

河北,这片饱经摧残的土地,正在用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勉强恢复着一丝脆弱的秩序。(其实就是很多人没有熬过这个夏天。)

然而,汴京福宁殿内的年轻皇帝赵顼,却并未感到丝毫轻松。河北的烂摊子尚需巨量资源持续投入,西北的绥州城更像一个吞噬钱粮的无底洞。

他每日批阅的奏章,依旧充满了各种捉襟见肘的窘迫和亟待决断的难题。

就在这内忧稍缓、喘息未定之际,一个令人厌烦且警惕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汴京的朝堂之上——西夏使者嵬名谟铎又来了。

此番,嵬名谟铎的脸上,少了上次那种赤裸裸的嘲讽,却多了几分阴鸷与急切。他依礼呈上国书,言辞却依旧强硬:

“大夏太后与国相,致问大宋皇帝陛下。前者绥州之事,悬而未决,已伤两国和气。

今闻陛下境内,河北灾异连连,民生凋敝,陛下正应休养生息,抚恤黎元,何苦仍倾国力,于边境筑此无用之城?

我主上虽年幼,然太后垂帘,国相辅政,举国上下,誓保疆土完整。

若陛下执意不退,恐烽烟再起,生灵涂炭,非两国之福也!望陛下三思,罢绥州之役,则两国和好如初。”

这番话,软中带硬,看似劝告,实为威胁。其核心意图十分明确:趁你病,要你命。

利用北宋内部天灾人祸、国力消耗巨大的困境,进行外交讹诈,企图逼迫赵顼放弃对绥州这一战略要地的控制。

但嵬名谟铎及其背后的西夏统治者(梁太后与权相梁乙埋)心中,却有着难以言说的焦虑。

皇城司的密探早已将情报送达赵顼案头:西夏内部,梁太后母族与皇族势力斗争激烈,各部族首领对连年用兵、赋税沉重也心怀不满。此刻的西夏,同样处于内政不稳、急需休整的状态。

真正让他们感到胆寒的是,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赵顼对绥州筑城的支持竟没有丝毫动摇!

种谔在绥州前线,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推进着城防建设。更令人不安的是,一种被称为“水泥”的新型建筑材料和一些能提供稳定热源的“石炭炉”(基于蜂窝煤技术改良)正开始在西北边军中推广应用。

水泥筑城,坚固速成;石炭炉取暖,能助将士熬过苦寒。这些看似微小的技术革新,正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宋军的防御能力和持久作战潜力。

绥州城,正一天天从一个军事据点,变成一根牢牢楔入西夏腹地的钢铁楔子,严重威胁着其东南屏障的安全。

所以,西夏此次遣使,名为施压,实为试探。他们想亲眼看看,北宋朝廷在经历如此重创后,是否还有决心和能力守住绥州。

如果赵顼流露出丝毫犹豫或妥协迹象,他们便会得寸进尺;如果宋廷态度依旧强硬,他们则需重新评估动武的风险。

紫宸殿上,赵顼高踞御座,面无表情地听完了嵬名谟铎的陈述。他心中冷笑,西夏人的算盘,他岂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