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2)

正因如此,刘玄麾下将士的战力远超其他州郡驻军,方能铸就这常胜不败的传奇。

海阳城主在厅中来回踱步,神色踌躇不定。

念及背后有立场晦暗不明的公孙瓒,前方虎视眈眈的异族吞并者刘天麟,自己不过是个小小城主……

虽然刘玄曾带兵入宫,却未行悖逆之事,反倒为大汉开疆拓土,更以爱民如子闻名天下。

海阳城主突然神色一凛。

\"开城门!恭迎主公入城!\"

……

就在刘玄拿下辽西郡最后一座城池时,洛阳派来赴任的冀州刺史韩馥已在州城驻扎多日。

领受天子诏书后,韩馥雷厉风行整肃冀州各方势力。

又得耿武等谋士倾力相助,很快掌控了冀州核心军权。

虽然世人皆知韩馥新任冀州牧,但讨伐公孙瓒的密诏直到他握牢兵权后,才与心腹谋士共议,旋即筹备攻打幽州。

冀州与幽州地界相连,涿郡与代郡正是两州接壤之地。

代郡西临并州,涿郡北接冀州。

此番韩馥奉诏讨伐公孙瓒,首选与冀州接壤最广的涿郡进兵,实为上策。

若攻克涿郡,再向东北推进五十余里,便是公孙瓒所在的广阳郡腹地。

韩馥深知公孙瓒麾下的白马义从威震四方,他并未狂妄到想一举攻占对方数郡之地。

冀州虽富庶,但兵力薄弱,难以吞并幽州。

西邻并州以抵御外族为由,拒绝出兵相助。

韩馥明白此战徒劳无功,但皇命难违,只得发兵。

他退而求其次,决定攻取涿郡,短暂占据以向朝廷表明自己并非抗旨无能。

此战关键在于出其不意,以最小代价夺取城池。

即便攻下涿郡,韩馥也清楚难以长期固守。

故而他计划待公孙瓒反扑时顺势撤军,既完成圣命,又避免结下死仇。

如此既能保全性命,又可稳固冀州牧之位。

两日后,韩馥命大将赵浮率四万精兵突袭涿郡。

公孙瓒坐拥幽州半数疆土,麾下兵马逾十万。

但其主力需防备北方异族与西侧并州,其余郡城亦需重兵驻守,留守南境的兵力不足两万。

韩馥欲趁其不备直取涿郡,故动用冀州近三分之一的军力。

……

海阳城内,刘玄自入主后并未更换原有官吏。

他令将士休整补给,连续十日征战已使全军疲惫不堪。

刘玄不善理政,仍委任原城主治理城池。

自己则在郡守府中酣睡恢复——单人破城、直取府衙的壮举令他体力透支严重。

五百赤血龙骑日夜护卫,使他得以安枕无忧。

一日半后,全军休整完毕,士气高昂。

刘玄火速率领一万赤血铁骑及五百赤血龙骑秘密进入右北平郡,避开城池直插涿郡。他深知韩馥进攻公孙瓒的日子近在眼前。

若派斥候往返探查,又要耽搁三四日。届时再出兵便为时已晚。广阳郡的公孙瓒获知涿郡遭袭仅需半日,发兵驰援一日可达。

熟读三国的刘玄对韩馥了如指掌。此人怯懦无能,帐下既无良将又无识人之明。只要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出战,涿郡必然固若金汤。

三日后,当赤血铁骑行至涿郡城东郊,南门方向骤然响起震天马蹄声。斥候飞马来报:\"禀主公,南门发现冀州大军,约万骑两万步卒。\"

刘玄剑眉微蹙——韩馥竟调集三万大军攻郡,实在反常。他当即令全军下马,沿南麓山道隐蔽转移,同时清除行军痕迹,自己则单骑赶往城南高地观战。

居高临下望去,赵浮率领的冀州军正猛攻南门。涿县守军虽遭突袭,仍能依托城防死守。由于赵浮仅是一流将领,既无超凡武艺又无奇袭之策,战局陷入胶着。

看着双方伤亡加剧,刘玄按兵未动——此前与郭嘉在辽东分别时,早已商定出兵时机。

战局之中,涿郡守军与冀州兵马厮杀正酣,一时难分高下。

涿郡太守定会向公孙瓒紧急求援。

广阳援军抵达至少需一日行程,涿郡必须死守待援。

郭嘉早有谋划——若涿郡能顽强固守,刘玄最佳出兵时机,当在广阳援军将至未至之际。

如此既能让公孙瓒亲眼目睹敌军汹汹之势,若刘玄稍迟半步,涿郡城墙便将倾覆;又能保全赤血铁骑免遭重创,可谓一箭双雕。

初时刘玄不以为意,但见那黑压压的四万大军,终究按住了剑柄。

此行仓促,他只带了赤血铁骑,未携步卒。

若贸然令铁骑冲锋,敌阵中 ** 手与长枪兵藏于盾阵之后,突入必遭重创。

纵使坠马后的赤血卫依旧骁勇,但陷在敌军严整军阵中,阵列已散。

再精锐的战士,也难敌八方刀斧加身。

即便惨胜,赤血卫必折损过半,万余战马更将十不存一。

这等于是把他穿越以来攒下的全部家底,尽数抛进火坑。宏图霸业,转眼就要化作春耕秋读的田舍梦。

刘玄从来不是舍己为人的君子。相助公孙瓒?不过是天赐的良机。

比起以往谋划的吞并幽州之策,此刻毋需与公孙瓒虚与委蛇,更不必兵戈相向。

他令大军隐于山林备战,剩下的,就看涿郡守军能否多撑几柱香的时辰。

……

蓟县,广阳郡治所。

军报刚到,公孙瓒的铁甲已哗啦作响。

“韩馥老贼安敢!”他踹翻案几时,帐外亲兵正挨个捶响聚将鼓。

“点三千白马义从,骑兵一万,步卒两万——本将要亲手剁了那老匹夫的狗头!”

鎏金兜鍪映着火光,他掀帐而出的瞬间,整个军营的马嘶声突然高了三度。

一旁幕僚关靖上前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