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诸天任逍遥,我是红尘仙 > 第132章 日不落帝国的黎明

第132章 日不落帝国的黎明(2 / 2)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而深邃。他明白了,从现在起,他的角色要从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事无巨细的管家,转变为一个俯瞰全局、运筹帷幄的帝王。

接下来的几个月,大明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和建设引擎,在张晋规划的蓝图和朱元璋的强力推动下,开足了马力,全速运转!

格物院成了整个帝国最忙碌、也最神奇的地方。高炉里日夜流淌着钢水,铸造出一根根合格的铁轨和蒸汽机部件;化工作坊里,工程师们小心翼翼地调配着炸药和药品;船坞里,第一艘实验性的千吨级明轮蒸汽船已经下水测试,虽然跑起来黑烟滚滚、噪音震天,但那不用帆就能逆风而行的劲头,让所有围观的水师老将目瞪口呆。

军队的换装速度惊人。燧发枪还在大量生产,但更先进的击针步枪生产线已经开始搭建。炮兵部队开始演练后装炮的快速射击战术。来自草原、丛林、高原的降兵和被俘虏的倭寇,被编入“仆从军”,经过“思想改造”和军事训练后,作为远征的先锋或屯垦的劳力,被一船船运往海外。

民间的变化更是天翻地覆。随着一条条铁路的延伸,原本需要数月才能到达的边陲,现在几天就能抵达,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商贸空前活跃。电报线的架设,让朝廷政令和商业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递。银行发行的“寰宇通宝”硬通货,开始取代杂乱的白银和铜钱,成为大宗交易的首选。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帝国。

张晋呢?他果然当起了甩手掌柜。大部分时间,他都窝在格物院给他特建的、舒适无比的“首席顾问办公室”里,或者干脆躲进山海珠内,陪着小空和娇妻们,过起了神仙日子。只有当朱元璋遇到重大决策难题,或者格物院在关键技术节点卡壳时,他才会溜达出来,轻描淡写地指点几句,往往就能拨云见日。

洪武二十二年春,远征南洋的傅友德发回第一份经由新建成的东南沿海电报网传回的捷报:“臣部已平定香料群岛(马鲁古群岛),土着酋长望风归附,献上香料、珍珠无数。现已建立‘大明南洋宣慰司’,驻军屯垦。下一步拟按计划,向南探索澳洲。”

洪武二十二年秋,郑和的探索舰队跨越太平洋,成功抵达美洲西海岸的消息传回,举国震动!随船带回的黄金样品、红薯等作物种子,更是让朱元璋和满朝文武欣喜若狂!朱元璋当即下旨,加封郑和为“靖海伯”,并命令后续船队立刻跟进,建立永久据点。

洪武二十三年,北大西洋。一支悬挂龙旗、由三艘蒸汽铁甲舰为核心组成的庞大舰队,劈波斩浪,驶入一片陌生的海域。旗舰“定远号”的舰桥上,舰队都督蓝玉,举着最新的青铜望远镜,眺望着远方隐约出现的海岸线,脸上露出了标志性的、混合着兴奋与残忍的笑容。

“传令!各舰准备!给老子瞄准岸边那些木头寨子,先轰他娘的一轮开花弹!让这些红毛番鬼知道,天朝王师,来了!”

轰隆隆的炮声,在遥远的新大陆海岸响起,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全球性帝国黎明的到来。

而在应天紫禁城的暖阁里,张晋正悠闲地泡着功夫茶,对面是看着最新全球态势图、笑得合不拢嘴的朱元璋。

“老朱,淡定点,才刚开始呢。”张晋递过去一杯茶,“等咱们的铁路修到西域,电报线铺到美洲,你坐在这,早上批阅欧洲总督的奏章,下午处理非洲拓殖点的纠纷,那才叫日不落。”

朱元璋接过茶,美滋滋地呷了一口,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咱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