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诸天任逍遥,我是红尘仙 > 第132章 日不落帝国的黎明

第132章 日不落帝国的黎明(1 / 2)

“老朱,你瞅瞅这个。”

格物院最深处的“绝密工坊”里,张晋随手将一本厚得像砖头似的、封面用烫金字体写着《大明寰宇五年发展规划(洪武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纲要》的册子,丢到了朱元璋怀里。朱元璋猝不及防,差点没被砸个趔趄。

“哎哟!你这小子,不能轻点?”朱元璋嘟囔着,翻开册子。只看了几页,他的眼睛就瞪得溜圆,呼吸也跟着粗重起来。册子里图文并茂,详细规划了未来五年大明要在全球范围内搞的“大工程”:

基建狂魔篇:以应天为中心,修建十条贯穿南北、连接主要矿区和港口的“钢铁驰道”(铁路),规划图上铁轨纵横,如同蛛网;扩建天津、宁波、广州、厦门四大港口为“深水巨港”,足以停泊万吨巨轮;在全国主要城市和边境重镇之间,架设“千里传音线”(电报网络)。

军事碾压篇:建造以“泰山级”蒸汽铁甲舰(排水量约8000吨,装备线膛炮)为核心的新一代远洋舰队,总数不少于五十艘;全面换装后装线膛炮和击针步枪(类似德莱塞步枪概念);建立覆盖沿海和主要边疆的“灯塔了望哨”与“快马通信体系”。

经济殖民篇:在已探明的南洋“香料群岛”(马鲁古群岛)、澳洲“牧羊宝地”、美洲“金银矿山”建立直属皇家的“特许经营拓殖点”,移民屯垦,资源直输大明;发行“寰宇通宝”金币银元,作为海外贸易结算货币,逐步取代各地杂乱货币。

文化洗脑篇:设立“大明寰宇同文馆”,招募通晓番语的学者,大规模翻译儒家经典、农工技术书籍,向“归化”地区输送;在海外拓殖点强制推行汉话、汉字教育,设立“圣贤祠”,祭祀孔子及大明先贤。

朱元璋看得手心冒汗,抬头看着一脸“基操勿六”表情的张晋,声音都有些发颤:“小张……这……这真是五年能完成的?咱大明,真能变成……变成这册子上画的这样?”

张晋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从兜里(空间)摸出个水灵灵的桃子啃了一口:“五年?老朱,保守了!只要你这皇帝别掉链子,格物院那边别偷懒,三年见雏形,五年成规模,十年之内,我保证你坐在应天皇宫里,能吃到澳洲当天捕的龙虾,美洲当天挖的金矿!”

他走到墙上那幅巨大的、已经标注了无数红蓝箭头和符号的世界地图前,拿起一根细长木棍,如同将军点兵:

“你看啊,老朱。北边,毛骧的‘北疆扫荡司令部’已经推进到贝加尔湖了,蒙古残余势力望风披靡,那些林子里的野人女真部落,看见咱们的快枪铁炮,纳头便拜只是时间问题。西边,丝绸之路让咱们用铁路和电报重新打通,西域那些小国,是跟着商队一起来朝贡,还是等着咱们的铁甲车开过去,他们自己选。”

木棍向南移动:“南洋?傅友德的‘南洋经略府’舰队,估计这会儿已经在香料群岛插满龙旗了。那地方热是热了点,但种稻子一年三熟,香料遍地,抓点土人……呃,雇佣当地友好人士,开矿种田,美滋滋。”

最后,木棍重重点在美洲西海岸:“至于这儿,郑和那小子带着的‘探索舰队’,按我给的洋流图和星图,最迟明年,肯定能摸到岸边!到时候,遍地黄金白银,还有高产的种子,随便捞点回来,你大明就再也不用担心闹饥荒!”

朱元璋听得心潮澎湃,仿佛已经看到四海宾服、万国来朝的盛景,但旋即又皱起眉:“摊子铺这么大,钱粮、人手……够吗?还有,那些海外蛮荒之地,瘴气瘟疫,将士们水土不服咋办?”

“钱?咱有银行,有国债,让全大明甚至海外商人一起掏钱建设,利益共享!人手?国内鼓励生育,海外嘛……先以战养战,再用利益吸引移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张晋摆摆手,“至于水土不服?格物院医学院那帮家伙,最近捣鼓出的‘大蒜素’(简易抗生素概念)和‘金鸡纳霜皮’(治疗疟疾),对付大部分热带病够用了。再配上严格的卫生条例,问题不大。”

他拍拍朱元璋的肩膀,语重心长:“老朱啊,到了这个阶段,你就别事必躬亲了。你是皇帝,是总设计师,是掌舵的!定好战略,用好人才,抓好纪律,剩下具体活,让傅友德、蓝玉、徐达、还有格物院那帮天才们去干!你要做的,就是坐在紫禁城里,保持战略定力,等着捷报像雪片一样飞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