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族老和礼部侍郎闻言,脸色微变,觉得李善长有些畏首畏尾。
李善长看出他们的心思,淡淡道:“此事,不宜由我等重臣直接出面。舆论之势,既然已起,便让其再发酵些时日。让天下士林清议,让民间舆情,去说话。陛下……终究是要顾及天下人心的。”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至于那张晋……跳梁小丑,恃宠而骄,必不长久。待其恶贯满盈,自有天收。我等只需……静观其变,必要时,添一把柴即可。” 他这话的意思是,继续暗中推动舆论,但不直接冲突,等待张晋自己犯错失宠。
孔家族老若有所思:“国公爷的意思是……以静制动?”
“不错。”李善长颔首,“眼下最要紧的,是保全自身。孔圣一脉,清誉至关重要,切莫与那等幸进小人直接冲突,以免玷污门庭。” 这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孔家不要冲得太前,免得被朱元璋抓住把柄,连累所有人。
他又看向礼部侍郎:“诸位同僚,亦当谨慎言行,莫要授人以口实。一切,以待时变。”
密谈至此,基调已定。李善长选择了一条更隐蔽、也更符合他老谋深算性格的道路——不直接对抗,而是利用士林舆论和潜在的政治压力,等待时机。他将自己隐藏在幕后,让孔家和其他清流官员站在台前。
送走两人后,李善长独自坐在书房内,望着跳动的烛火,长长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与虎谋皮的危险?但形势比人强,皇帝的刀已经架在了整个士绅阶层的脖子上,他作为这个阶层在朝堂上的最高代表,已无退路。
“陛下啊陛下,您这是要逼着老臣……走上那条路啊。”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神色。
而就在李善长密室谋划的同时,皇宫大内,毛骧正将一份密报呈给朱元璋。密报上详细记录了今夜李善长府邸的“客人”名单,以及外围侦测到的“密谈良久”的信息。
朱元璋看着密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手指在“韩国公李善长”的名字上,轻轻敲击了一下,发出沉闷的声响。
“都盯紧了。”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咱倒要看看,还有哪些牛鬼蛇神,要跳出来。”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一场席卷朝野上下的风暴,已然在暗流中加速旋转,即将露出它狰狞的面目。而张晋,此刻正在西苑的“清丈总局”里,对着新绘制的“全国田亩赋税潜力总图”,笑得像只偷到了鸡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