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战略投资者(1 / 2)

顾淮之的背书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

初心基金宣布领投的第二天,苏晚晴就接到了三通意料之外的电话。第一通来自国内最大的在线教育平台,第二通来自领先的智能硬件公司元创科技,第三通则让她愣住了——是高校后勤服务巨头学联集团。

看来,我们找到了正确的路。顾淮之在电话里说,声音里带着难得的笑意。

周五的会议室里,气氛与之前的路演截然不同。这一次,坐在苏晚晴对面的是三家战略投资者的联合尽调团队。

知海的cEo首先发言:我们的直播技术可以赋能你们的主理人培训体系,让优质内容覆盖更广。

元创科技的产品总监接着说:我们可以为定制智能学习设备,这是鼎盛无法模仿的硬件壁垒。

学联集团的副总裁抛出最诱人的条件:我们服务全国2000所高校,可以为开放所有渠道。

面对这些资源,苏晚晴却异常冷静:我想知道,各位看中的是的什么?

三位代表相视一笑。知海cEo回答:我们看中的是你们与年轻一代的深度连接。技术可以复制,渠道可以搭建,但信任无法速成。

尽调持续了整整一周。与财务投资者不同,战略投资者更关注业务协同的可能。元创科技的技术团队甚至直接入驻,与王磊团队共同开发新产品。

然而,分歧在谈判桌上悄然浮现。

学联集团希望全面接入他们的供应链,这意味着要放弃部分自主权。元创科技则要求产品独家授权,限制与其他硬件厂商合作。

这是要把我们拆解吞并啊。谈判间隙,李哲忧心忡忡地说。

苏晚晴看着窗外,想起顾淮之的提醒:战略投资是双刃剑,要合作,但不能被同化。

当晚,她重新拟定了合作框架:

建立山海联盟

· 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