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路演的筹备(1 / 2)

路演前夜,苏晚晴独自留在新总部的会议室里。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浦东璀璨的夜景,而窗内的白板上写满了明天的演讲要点。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亮相。”她对着空椅子练习,“不仅要展示数据,更要传递‘山海’的灵魂。”

韩梅梅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改到第七版的ppt:“晚晴,要不要再简化一点?投资人可能更想听直接的财务预测。”

苏晚晴摇头:“我们要讲一个他们没听过的故事。”

她指着ppt中的一页:“这里,不要直接说‘月复购率65%’,而要讲那个给我们寄来手写感谢信的考研女孩的故事。”

又翻到下一页:“这里也不要说‘覆盖100所高校’,要展示松江大学城的主理人如何帮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我明白了,”韩梅梅恍然大悟,“你要让数据有温度。”

深夜十一点,苏晚晴还在调整演讲节奏。她想起第一次见顾淮之时,他说的“突破认知边界”。明天的路演,就是要打破投资人对校园电商的固有认知。

“我们不是卖货的,”她在笔记上写下最后一句,“我们是学生成长的同行者。”

路演当天,会场座无虚席。当主持人念到“山海小店”时,苏晚晴深吸一口气,稳步上台。

她开场没有直接介绍业务,而是展示了一张照片:夜市里那个简陋的小摊位。

“一年前,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能卖出十根数据线。”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

但她很快转入正题:“今天,我们依然保持着摆摊时的心态——把每个顾客当作最重要的客人。”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她用三个故事串联起“山海”的模式:

第一个故事关于产品。她展示了一支特殊的荧光笔:“这是我们为左撇子学生设计的。一个小小的改变,让数万学生感受到了被理解的温暖。”

第二个故事关于社群。她分享了“山海挚友”计划:“这些学生不仅是我们最忠诚的用户,更是产品创新的源泉。”

第三个故事关于主理人。她介绍了一位从用户成长为区域负责人的大学生:“在我们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每个故事背后,都有扎实的数据支撑:

· 用户月复购率65%

· 自然流量占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