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火烧伪诏台(1 / 2)

成都的天,亮了。

雨水洗刷过的青石板路倒映着晨曦的微光,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与一丝肃杀的寒意。

一道命令以惊人的速度从大都督府传遍全城:所有驻军将士,辰时三刻,于城南校场集结;全城百姓,可自行前往观礼。

命令简单,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时间,成都城内暗流涌动。

军士们默默整备甲胄,百姓们则议论纷纷,无人知晓这位权倾蜀汉的大都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辰时三刻,广阔的城南校场已是人山人海。

数万将士身着铁甲,手按兵刃,列成一个个沉默的方阵,如钢铁铸成的森林,肃穆无声。

方阵之外,是黑压压的百姓,伸长了脖子,脸上写满了好奇与不安。

校场正中央,一座三丈高的木台被连夜搭建起来,通体漆黑,只在台前悬挂着一块白布,上书三个血红大字——明诏台!

“明诏台?”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这是要做什么?要公开宣读什么圣旨吗?”

“不对劲,你看台上的气氛,杀气腾腾的!”

就在此时,一阵沉重的鼓声响起,咚!

咚!

咚!

每一下都仿佛敲在所有人的心口。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林默身着大都督的玄色朝服,腰悬长剑,面沉如水,缓步走来。

在他身后,是尚书令李恢,神情凝重。

再往后,则是两队亲兵,押解着两个狼狈不堪的囚犯——一个是被五花大绑、面如死灰的赵广,另一个则是披头散发、被铁链锁住琵琶骨的阿蛮。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林默身上,校场上数万人的呼吸声仿佛都在这一刻停滞了。

林默登上高台,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从一张张士兵坚毅的脸庞,到一个个百姓疑惑的眼神,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让这股沉重的压力在空气中发酵。

直到整个校场静得落针可闻,他才转身,从侍卫手中接过一个托盘。

盘中,赫然放着一枚印鉴,一份军令,以及一叠写满了名字的名录。

“诸位将士,诸位乡亲。”林默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三日前,我军前锋大将赵广,意图勾结外敌,谋害前军统帅姜维,幸得苍天有眼,阴谋败露。”

一言既出,满场哗然!

姜维是当朝栋梁,这等同室操戈的丑闻,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情绪。

“肃静!”李恢厉喝一声,压下骚动。

林默举起那枚印鉴,高声道:“此为伪造的大都督印!几可乱真!”

他又举起那份军令:“此为伪造的调兵令!欲将我军精锐调入死地!”

最后,他抓起那叠名录,声如寒冰:“此为伪造的策反名录!欲污蔑我大汉忠良,动摇我军心国本!”

他猛地将证物掷于台前,转身指向被死死按住的阿蛮,冷喝道:“妖人,把你如何与赵广勾结,如何伪造军令,如何意图陷害姜维将军的经过,一字不漏地告诉大家!”

阿蛮抬起头,眼中满是怨毒,却在看到林默那冰冷无情的眼神时,浑身一颤。

她知道,今日已无生理。

她嘶哑地笑着,用尖利的声音将整个阴谋和盘托出,从赵广的贪婪与野心,到她如何利用伪印假令,一步步将姜维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砸在众人心头。

原本对姜维隐约有些猜疑的士兵,此刻脸上写满了愧疚与愤怒。

他们终于明白,自己敬爱的统帅险些就成了这阴谋下最无辜的牺牲品。

人群中,对赵广的唾骂声此起彼伏,浪潮般汹涌。

就在这时,林默向台下打了个手势。

“呛啷!”

一声清脆的剑鸣响彻校场。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去,只见姜维一身戎装,手按佩剑,从军阵中一步步走出。

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径直走向高台,每一步都走得无比沉重,又无比坚定。

他登上“明诏台”,在林默身前三步处停下,单膝跪地,声若洪钟:“末将姜维,有负主公所托,识人不明,治军不严,险些酿成大祸!请主公降罪!”

全场瞬间肃立无声。

看着这位战功赫赫、此刻却将所有责任揽于己身的将军,所有士兵的眼眶都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