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224章 凭什么?凭你叫姜晨吗?

第224章 凭什么?凭你叫姜晨吗?(2 / 2)

“首先,凤凰军工厂的材料研发,与传统模式有所不同。”姜晨开始了他的“解释”,这解释半真半假,但却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优势,同时又不暴露系统的存在。

“我们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对现有材料科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技术趋势的超前预判,进行高度集中的定向攻关。在‘玄武甲’项目上,我们很早之前就已经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储备。”

他这话一出,会议室里便响起一阵低语。

虽然他们不知道凤凰军工厂具体做了什么,但姜晨之前展现出的SHTC-1超高导热材料,确实是凭空出现一般,性能远超时代。

这让他的话有了一定的说服力。

“我们拥有一套全新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能够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电磁特性进行极其精确的模拟和预测。”姜晨继续说道,他所说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正是系统提供的知识,只是他将其归因于凤凰军工厂的“突破”。

“这使得我们能够极大地缩短材料筛选和性能预测的时间,避免了传统研发中大量重复性的实验。在过去,你们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通过反复试验找到最佳配方,而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锁定最有潜力的方向。”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化的流程图,示意传统研发的漫长路径和他们“新模式”的直线加速。

“其次,在制备工艺上,我们也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路径的新方法。”姜晨的语气更加自信,“这种方法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精度实现材料的微观结构控制。‘玄武甲’薄膜的核心在于其内部铁氧体颗粒和碳纳米管的精确排列,以及多层结构的协同作用。我们通过一种独特的纳米复合技术和超薄膜沉积工艺,能够高效地实现这些要求,并且具备良好的可重复性。”

他没有详细说明这种“独特方法”的具体细节,因为那涉及到系统提供的核心技术,但仅仅是“纳米复合技术”和“超薄膜沉积工艺”这些词汇,就足以让在场的材料专家们浮想联翩。

这些都是当时国际上最前沿的概念,即便有所研究,也远未达到实用化阶段。

“更重要的是,凤凰军工厂的材料团队,在我的直接指导下,已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一领域。”姜晨强调了团队的专注和资源投入,“我们拥有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并且不计成本地投入研发。您所看到的这份资料,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我们已经取得的初步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可以说,我们已经走完了理论验证和关键技术攻关的大部分路程,目前正在进行的是最后的工艺优化和量产前的准备工作。”

他这话让在场的专家们再次震惊。

姜晨所说的“初步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意味着他们并非空口白牙,而是已经有了实际的进展。

这让原本的“痴人说梦”变得有了一丝可能性。

“至于量产,我们已经提前考虑了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和设备匹配问题,确保一旦样品成功,就能迅速转入初步量产。”姜晨最后总结道,“两周的时间,对于我们而言,是完成最后冲刺,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初步工业产品的预期时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姜晨的解释,虽然没有揭示“系统”这个根本原因,但却巧妙地将系统提供的技术优势,包装成了凤凰军工厂在理论研究、计算模拟、制备工艺和资源投入上的“突破”。

他所说的这些,每一项都触及了在场专家们最关心的痛点,而且他的语气、神态,以及之前提供的详细资料,都让他的话语显得无比真实和可信。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但这次的沉默,与之前的震惊和质疑不同,更多的是一种消化和思考。

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喃喃自语道:“全新的理论模型……纳米复合技术……如果真能达到这种程度,那确实能大大缩短研发周期。但……这简直是跨越式的发展啊!”

年轻的科研人员则激动地说道:“姜厂长所说的这些,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如果结合SHTC-1的横空出世,似乎又并非完全不可能。凤凰军工厂……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

“如果姜厂长所言非虚,那么‘玄武甲’的问世,将彻底改变我们对导弹抗干扰能力的认知。这将是龙国在电子战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当然,怀疑的声音依然存在。

一位材料工程师皱眉道:“即便理论和工艺都解决了,材料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在极端环境下的长期表现,都需要大量的测试验证。两周时间,能完成这些吗?”

他自己就是搞材料的,因此太清楚一款新型材料从理论到研发问世究竟要经历怎样的一个流程。

那些流程都是必要的。

但是今天,有人却在自己面前告诉自己之前的流程都是狗屁!

他一时之间觉得有些难以接受,尽管姜晨拿出的证据已经在身体上征服了这位材料学专家。

姜晨微笑着回应:“我们会在样品问世后,立刻进行最严苛的测试。但请相信,我们提供的技术,在可靠性上绝不会有任何妥协。”

那位工程师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周建国教授此刻也开口了,他看向前森院长,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前院长,姜晨同志的能力,我们是亲眼见证过的。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虽然两周时间确实令人难以置信,但考虑到他以往的成就,我觉得……我们可以给予他这份信任。”

前森院长听着姜晨的解释,又看到周建国的支持,他心中的那团火苗跳动得更加剧烈了。

他知道,姜晨的解释虽然听起来有些“玄乎”,但却逻辑自洽,而且姜晨本人那种强大的自信,以及他过去一次次创造的奇迹,都让他无法轻易否定。

所有人都明白,对于龙国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在联邦发射ss20震慑全世界,鹰酱航母伺机而动的当下,龙国需要拿出一款真正的杀手锏来震慑群狼!

如果姜晨真的能在两周内拿出这种革命性的材料,那将是东风-5项目,乃至整个龙国军工事业的巨大福音。

即使最终未能完全达到预期,只要能有显著进展,那也是一次胜利。

他缓缓走到姜晨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姜晨同志,你的解释,虽然超出了我们许多人的认知,但你的自信,以及凤凰军工厂过往的成就,让我们愿意相信这份可能。”前森院长语气庄重,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科研人员,“东风-5项目,等不起漫长的等待。如果‘玄武甲’真能如期问世,那将是我们龙国战略核力量的里程碑式突破。”

他顿了顿,声音中带着一丝命令的意味:“各位专家,从现在开始,制导团队、材料团队,以及所有相关部门,都必须与凤凰军工厂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周建国同志,你负责协调此事,确保凤凰军工厂所需的一切资源,都能得到最优先的保障!”

周建国立刻起身,敬了个军礼:“是!前院长,保证完成任务!”

前森院长再次看向姜晨,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信任,也带着一丝挑战:“姜晨同志,既然你敢做出如此承诺,那我们便静候佳音。两周后,我希望能在凤凰军工厂看到‘玄武甲’的实物样品,并进行初步的性能验证。”

姜晨微笑着点头:“请前院长放心,凤凰军工厂,绝不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