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41章 团长狂热崇拜:姜晨的‘空中霰弹枪’计划(二合一)

第141章 团长狂热崇拜:姜晨的‘空中霰弹枪’计划(二合一)(1 / 2)

在司令员那番掷地有声的动员讲话之后,会议室内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姜晨的发言,更是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笼罩在专家们心头的疑虑,点燃了他们对“鹰眼”项目攻坚的斗志。

散会铃声响起,但没有人立刻离去。

14所和松州飞机制造厂的代表们,纷纷围拢过来,与姜晨进行着热烈的交流。

人还是那帮人,但早已没有了研制反炮兵雷达时的锐气,而是充满了求知欲和合作的诚意。

“姜工,您刚才提到的波导缝隙阵列天线设计,我们回去之后会立刻组织力量进行详细的理论计算和仿真!”高工激动地说道,他的脸上泛着红光,仿佛已经看到了突破的曙光。

“姜工,关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选型和算法优化,我们有几个初步的想法,想和您再深入探讨一下!”年轻的李工此刻也顾不上辈分,语气中充满了敬意。

松州飞机制造厂的负责人也走上前,向姜晨伸出手:“姜工,飞机平台集成方面,您有什么具体要求,尽管提!我们松州厂一定全力配合,确保雷达系统能够完美地与歼-7结合!”

姜晨一一回应着,耐心解答着他们的问题。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们可都是要立下军令状的。

14所和松州厂的同志们,深知任务的紧迫性,在简短的交流后,便带着姜晨提供的初步技术思路和他们自己的思考,匆匆离开了会议室,准备返回各自的单位,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会议室很快变得空旷起来,只剩下冯振国司令员、冯远征教授和姜晨三人。

“姜晨同志,你今天表现得非常出色!”冯振国司令员走到姜晨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充满了赞赏,“你用你的专业能力和真诚态度,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和尊重。这比任何行政命令都有效!”

冯远征教授也微笑着点头:“是啊,姜晨同志,你提出的那些技术思路,确实让大家茅塞顿开。我相信,在你的带领下,‘鹰眼’项目一定能够按时完成,甚至提前完成!”

姜晨谦逊地笑了笑:“司令员,冯教授,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抛砖引玉,真正的攻坚,还需要依靠在座各位前辈和同志们的智慧和汗水。”

姜晨其实也没说错,他只是凭借系统给出了相应的理论。

那虽然是最困难的一步,也是第一步。

但至于后续的研发和生产等工作,他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去亲力亲为。

这还不得累死他。

因此,他需要让这些专家们自己去消化理解这些原理,然后投入到实际生产当中。

冯振国司令员点了点头,然后,他向姜晨投去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那个眼神,姜晨再熟悉不过了。

那是“第二件事”的信号。

“姜晨同志,你先别急着走。”冯司令员说道,“我带你去见一个人。他将是你接下来另一个重要项目的关键人物。”

姜晨心中一动,知道冯司令员指的是“天雷防空系统”项目。他立刻收敛心神,做好了准备。

在冯振国司令员的带领下,姜晨和冯远征教授离开了会议室,穿过几条走廊,最终来到了一间相对独立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牌上写着“炮兵指挥部”。

冯司令员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洪亮的“请进!”

推开门,姜晨看到办公室里坐着一位身材魁梧的军官,他大约四十岁出头,皮肤黝黑。

他正伏案研究着一张地图,听到开门声,立刻抬起头。

当他看到冯振国司令员时,立刻条件反射般地站起身,立正敬礼,声音洪亮:“司令员好!”

“志刚啊,坐吧。”冯振国司令员摆了摆手,然后指了指姜晨,微笑着介绍道:“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龙阳军工厂的姜晨同志。姜晨同志,这位是南云军区第89师炮兵团的团长,赵志刚同志。”

“姜晨同志,你好!”赵志刚团长立刻向姜晨伸出手,脸上带着爽朗笑容。

姜晨也伸出手,与赵志刚团长有力地握了握:“赵团长,你好!”

然而,就在两人的手握在一起的那一刻,赵志刚团长的目光在姜晨的脸上停留了几秒钟,随即,他的眼神猛地一凝,瞳孔骤然收缩!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惊,以及……一丝近乎狂热的崇拜!

“你……你是……姜晨同志?!”赵志刚团长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他握着姜晨的手,力道不由自主地加重了几分,仿佛生怕姜晨会突然消失一般。

姜晨被他这突如其其来的反应弄得有些愣神,但还是点了点头:“是的,赵团长,我就是姜晨。”

眼前这个赵...什么来着,赵团长,似乎有些热情得过分了,姜晨在脑海中思索了仅仅一秒钟,就是非常笃定——眼前之人自己之前并未见过。

更不是原身得什么亲戚。

“天呐!真的是你!”赵志刚团长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他猛地松开姜晨的手,然后又紧紧地握住,来回摇晃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我早就该想到!就是您,搞出那种神乎其神的装备!”

姜晨听得一愣一愣。

冯振国司令员和冯远征教授看着赵志刚团长这副失态的模样,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们知道,赵志刚是“前哨”反炮兵雷达最直接的受益者,他对姜晨的崇拜,是发自内心的。

“志刚啊,瞧你这出息!”冯司令员笑着打趣道,“见到姜晨同志本人,激动成这样?”

“司令员!您是不知道啊!”赵志刚团长顾不上什么军人形象了,他激动得满脸通红,指着姜晨,语气中充满了狂热,“司令员,冯教授!你们知道吗?!我之前在战场上,亲眼见识过姜晨同志研制的‘前哨一号’反炮兵雷达的威力!那简直是……神兵天降啊!”

他转头看向姜晨,眼神中充满了近乎虔诚的崇拜:“姜晨同志!我赵志刚,代表我们89师炮兵团,代表所有在前线被猴子炮火压制得抬不起头的兄弟们,向您致敬!向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说着,赵志刚团长竟然真的向姜晨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姿态庄重而肃穆。

姜晨这才反应过来为什么赵志刚会有这样的态度。

他也是有些受宠若惊,连忙回礼:“赵团长,您言重了。这都是我们军工战线应该做的。”

“不!不言重!”赵志刚团长激动地摆着手,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姜晨同志,您是不知道,在‘前哨一号’出现之前,我们炮兵部队在前线打得有多憋屈!猴子们的炮兵,仗着地形熟悉,打一炮换一个地方,让我们根本抓不住他们的踪迹!我们的炮兵阵地,经常被他们偷袭,损失惨重!”

他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眼中闪过一丝痛苦:“那时候,我们只能被动挨打,眼睁睁看着兄弟们倒在血泊中,却无能为力!那种滋味,比刀子割肉还难受!”

“但是!”赵志刚团长猛地提高了声音,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和兴奋,“‘前哨一号’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那雷达,简直就是长了眼睛的千里眼!猴子们的炮弹刚一出膛,它就能立刻锁定目标,计算出敌人的炮兵阵地位置!然后,我们的大炮就能立刻进行反击!”

他握紧拳头,用力挥舞了一下:“姜晨同志!您是没看到,当我们的炮弹准确地落在猴子们的炮兵阵地上,把他们炸得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的时候,我们炮兵团的兄弟们,都激动得快哭了!那不是普通的炮火反击,那是……那是为牺牲的兄弟们报仇雪恨啊!”

“凭借着‘前哨一号’,我们炮兵团在前线打出了前所未有的战绩!猴子们的炮兵,现在听到我们的炮声,都吓得屁滚尿流,根本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嚣张了!”赵志刚团长越说越激动,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就凭着‘前哨一号’的功劳,他赵志刚在第一阶段战事结束之后,大有一副要升任炮兵师长的架势!

而这都是姜晨的功劳!

他再次看向姜晨,眼神中充满了由衷的感激和敬佩:“姜晨同志,您就是我们炮兵部队的救星!您就是我们龙国军工的骄傲!”

姜晨听着赵志刚团长这番发自肺腑的赞扬,心中也感到一阵欣慰。

他知道,“前哨”反炮兵雷达的成功,不仅仅是对他姜晨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无数后方军工人,包括龙阳军工厂,以及14所得科研人员的肯定。

他们研发这玩意儿,不就是为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杀敌,保家卫国吗?

赵志刚团长的激动,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工作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和意义。

他心中感慨万千。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一年有余,从最初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生,到如今被军区司令员亲自引荐,被团长级别的高级军官视为“救星”,甚至被尊称为“姜工”,这一切的转变,都离不开【星际军工系统】的帮助。

系统为他提供了超前的技术知识,让他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远的风景。

然而,姜晨也深知,系统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加速器。

真正的力量,源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他想到了龙阳军工厂那些日夜奋战的工人们,他们用粗糙的双手,将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变为现实。他想到了王德贵厂长和陈参谋,他们顶住压力,为他提供一切支持;他想到了冯振国司令员和冯远征教授,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将重任压在一个年轻人身上。

更重要的是,他想到了龙国人民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正是凭借着这种钢铁般的意志,龙国人民才能够白手起家,从一穷二白中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防力量。

这种精神,是任何先进技术都无法替代的。

它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能够战胜一切强敌的底气!

姜晨相信,即便没有【星际军工系统】,龙国人民也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最终战胜一切强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系统只是让这条道路变得更加平坦,让这个进程变得更快一些。

而他,作为这个时代的参与者,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这个伟大的进程贡献一份力量,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赵团长,您过奖了。”姜晨微笑着说道,“‘前哨一号’能够发挥作用,离不开您和炮兵团的兄弟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运用。它只是一个工具,真正的英雄是你们。”

冯振国司令员见赵志刚团长情绪平复了一些,便开口说道:“志刚啊,今天带姜晨同志来找你,是有更重要的事情。”

赵志刚团长立刻收敛了激动的情绪,再次变得严肃起来:“司令员请指示!姜晨同志有什么需要,我赵志刚,以及我们炮兵团,一定全力配合!”

冯振国司令员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姜晨:“姜晨同志,你有什么需要向赵团长了解的,尽管问吧。”

姜晨知道,是时候进入正题了。

他看向赵志刚团长,语气诚恳地说道:“赵团长,是这样的。我最近在研究一个……新的项目,可能需要用到炮兵部队的一些装备。所以,我想麻烦您,能否给我介绍一下我们军区目前装备的主力火箭炮型号,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果方便的话,我还想去现场参观一下。”

赵志刚团长闻言,虽然有些疑惑姜晨为什么会对火箭炮感兴趣,但他没有任何犹豫。

“没问题!姜晨同志!”赵志刚团长立刻站起身,拍着胸脯保证道,“我们炮兵团,目前装备的主力火箭炮,主要是63式107毫米火箭炮,以及少量70式130毫米火箭炮。这两种火箭炮,都是我们部队的‘老伙计’了,性能可靠,火力凶猛!”

他眼神自豪:“107毫米火箭炮,轻便灵活,可以拆解后由步兵携带,在山地丛林作战中,是步兵的‘掌中宝’!虽然口径小,但火力密集,一次齐射24发,能把敌人阵地犁一遍!”

“70式130毫米火箭炮,则是我们炮兵团的‘重拳’!它安装在卡车底盘上,机动性好,火力更猛,一次齐射30发,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是压制敌人重火力点和兵力集结的利器!”

赵志刚团长越说越兴奋,仿佛在介绍自己的孩子一般。

他指了指窗外:“姜晨同志,我们炮兵团的训练场就在不远处,各种型号的火箭炮都在那里。如果您不嫌弃,我现在就带您过去,让您亲自看看这些‘大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