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40章 你的背后,是整个祖国!

第140章 你的背后,是整个祖国!(1 / 2)

三天后,南云军区司令部大楼,一间宽敞而庄重的会议室。

长条形的会议桌被擦拭得一尘不染,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茶杯、笔记本和铅笔。

房间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巨大的作战地图和军区荣誉锦旗,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使命与荣耀。

来自南云军区司令部、空军指挥部、后勤部、装备部等各部门的高级军官,以及从全国各地紧急抽调来的科研院所和军工厂的代表,此刻正襟危坐,神情凝重。

其中,来自第十四研究所(14所)和松州飞机制造厂的代表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席位,他们是“鹰眼”机载雷达项目最直接的技术力量。

会议室最前方的主席台上,坐着南云军区首长冯振国,他的旁边是冯远征教授,以及几位军区的主要领导。

冯振国首长的目光扫过全场。

这三天来,他没有片刻休息,一边处理前线紧急军务,一边向上级汇报了姜晨关于“东风二号改”和“火箭防空系统”的惊人设想。

上级对此高度重视,指示他全力支持姜晨的工作,并尽快组织力量对相关方案进行论证和攻关。

但眼下,最迫切的任务,依然是解决南疆空情劣势的问题。

猴子国新获得的米格-21MF,就像一把悬在龙国前线部队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而“鹰眼”机载雷达,是龙国空军扭转乾坤的关键。

“同志们!”冯振国首长沉声开口,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瞬间压下了会议室内的所有低语,“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个紧急动员大会!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鹰眼’机载火控雷达项目!”

他猛地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响,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前线的情况,想必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冯首长的语气变得激昂而沉痛,“我们的战士在前线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进攻!但是,在空中,我们的飞行员,驾驶着性能落后的歼-6,面对敌人更先进的米格-21MF,将会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双手握拳。

“这是耻辱!这是我们军工战线和科研战线的耻辱!我们不能让我们的战士,在战场上因为装备落后而白白牺牲!”

“‘鹰眼’项目,是中央军委亲自批示的重点项目,是扭转当前空情劣势的关键!”冯首长指着会议桌上摆放的一份文件,虽然那只是一份项目概要,没人会怀疑中央的决心,也没人会怀疑冯首长的决心。

“它的目标,是为我们的战机,装上一双能够看清敌人的‘眼睛’,装上一把能够锁定敌人的‘利剑’!”

“这个项目,原本计划的研制周期是一年半到两年。”冯首长的目光扫过14所和松州厂的代表,“但是,前线的战况,已经不允许我们按部就班了!我在这里宣布,‘鹰眼’项目的研制周期,必须大幅压缩!我们的目标是……三个月内,拿出具备初步作战能力的样机!”

三个月?!

会议室内响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对于一个如此复杂和尖端的机载雷达项目来说,三个月的时间,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座的很多专家和技术人员,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们知道任务紧急,但没想到会紧急到这种程度!

冯振国首长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他知道这个要求有多么苛刻,但他更知道前线的情况有多么危急。

“我知道,这个任务非常艰巨!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冯首长的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但是,同志们!战争不等人!敌人的飞机不会因为我们技术困难就停止轰炸!我们的战士不会因为我们研制周期长就停止流血牺牲!”

“所以,我要求你们,必须发扬我们龙国军工战线和科研战线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必须打破常规,协同作战,集中一切优势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所有技术难关!”

他再次强调了协作的重要性:“第十四研究所,你们是国家雷达技术的权威!松州飞机制造厂,你们是国家飞机制造的骨干!龙阳军工厂,你们在精密加工和系统集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尼亚罗马那批机床给的自信)现在,你们必须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没有任何单位可以推诿扯皮!没有任何个人可以保留技术!”

“从今天起,‘鹰眼’项目成立联合攻关小组!组长由冯远征教授兼任,负责技术路线的指导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副组长由第十四研究所和松州飞机制造厂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而项目的……总设计师,”冯首长的目光转向了坐在冯教授身边的姜晨,眼神中带着一丝赞赏和信任,“由龙阳军工厂的姜晨同志担任!”

当“总设计师”这三个字从冯首长口中说出时,会议室内再次响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虽然很多人已经知道姜晨在龙阳军工厂的地位非同一般,也听说过他的一些“传奇”事迹,但直接任命一个年仅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担任如此重要的国家级项目的总设计师,这在龙国军工史上,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在座的14所和松州厂的代表们,虽然心中有些惊讶,但脸上却都保持着军人或科研人员特有的沉稳。

他们之前已经听说了姜晨在“前哨”反炮兵雷达项目中的出色表现,也知道他得到了冯首长和冯教授的高度认可。

更重要的是,这是冯首长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亲自宣布的任命,他们必须无条件服从。

不然还能说什么,抗命吗?

冯振国首长的目光在姜晨脸上停留了几秒钟,然后,他向姜晨投去了一个眼神。

姜晨愣住了。

冯首长这是搞哪一出?

自己可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啊。

他看向冯首长。

然后看到了那个眼神。

这是姜晨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眼神。

那个眼神,包含了太多的含义:有鼓励,有信任,有期盼,也有……一种无声的命令。

姜晨立刻明白了。

首长这是要他站出来,向在座的所有人,阐述“鹰眼”项目的具体目标、技术路线,以及他作为总设计师的决心和要求。

这一刻,姜晨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起来。

他想到了前世。

在前世,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虽然也参与过一些项目,但从未有过在如此重要的场合,面对如此多经验丰富、地位崇高的前辈,进行项目动员和技术阐述的经历。

他突然理解了前世那些领导们站在台上,面对台下无数双眼睛,侃侃而谈时的那种感觉。

那是一种将所有人的目光和期待都聚焦在自己身上的感觉,是一种掌握着项目方向和命运的感觉,是一种……权力带来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原来,这就是当领导的感觉……”姜晨心中暗自嘀咕了一句,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

但紧接着,一股强烈的紧张感又涌了上来。

他环顾四周,会议桌旁坐着的,都是龙国军工和科研领域的精英。

14所的专家们,是国家雷达技术的顶梁柱,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建国初期就开始从事雷达研究的老前辈,经验丰富,理论扎实。

松州厂的代表们,则是飞机制造领域的行家,对飞机的结构、性能、以及机载设备的集成有着深刻的理解。

而他,姜晨,一个年仅二十出头,大学还没毕业多久的年轻人,竟然要站在他们面前,对一个国家级重点项目,发号施令,进行技术指导?

这感觉,就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却要指挥一群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去建造一座摩天大楼!

他甚至通过前身的记忆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那是他在大学时,曾经在学术报告会上远远瞻仰过的14所的教授,以及一些比他高几届的学长。

他们现在已经是14所或松州厂的技术骨干了。

面对这些曾经的“偶像”和“前辈”,姜晨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他担心自己的年轻会让他们产生疑虑,担心自己提出的方案会遭到他们的质疑。

就像自己在改良63式步枪之前那样。

然而,当他将目光投向那些专家和代表们时,他看到的,却并非他预想中的轻视或怀疑。

相反,那些原本因为“三个月”时限而露出惊讶表情的脸上,此刻都转向了他,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审视,但更多的是一种……客气和尊重。

“这就是姜晨同志啊……”

“听说他在龙阳厂搞出了不少好东西……”

“反炮兵雷达就是他搞的吧?确实厉害……”

低低的议论声在会议室里响起,但语气中并没有恶意,反而带着一种对未知天才的探究。

甚至,坐在他斜对面的一位14所的资深专家,向他微微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个友善的笑容。而几位他的学长,也向他投来了鼓励的目光。

更让姜晨感到意外的是,当冯首长宣布他担任总设计师后,坐在他身边的冯远征教授,以及14所和松州厂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向他投来了肯定的眼神。

“姜工,有什么指示,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冯远征教授带头鼓掌。

紧接着,那些专家们也跟着一起鼓掌。

“姜工……”

这个称呼,让姜晨心中猛地一颤。

曾几何时,他只是龙阳军工厂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生,被分配到最基础的岗位,甚至因为年轻而被一些老师傅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