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工业的拼图(1 / 2)

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林砚书桌的图纸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墨水和纸张特有的味道。

自行车厂的框架已然搭起,机器轰鸣指日可待。

但林砚的思绪却早已飞得更远。

工业的拼图,不能只有笨重的钢铁和基础的机械,还需要更精密、更考验“巧劲”的产业来锤炼更深层的技艺。

他放下绘制到一半的某型简易发动机草图,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

目光扫过窗外,远处工业区的烟囱正喷吐着灰白色的烟柱,那是力量的表象。

而他现在所想的,是需要将力量注入更细微之处。

林砚铺开两张信纸,提笔蘸墨。

第一封信,是写给长治领航者玻璃厂厂长和晋城为银行生产防弹玻璃的作坊管事。

“长治玻璃厂、晋城玻璃坊钧鉴:”

“现有紧要研发任务下达。着你二处,即刻各自抽调精干技术人手,组建光学玻璃预研小组,专项攻关。”

他详细列出了要求:

“一、目标:试制符合军用的望远镜镜片所需之光学玻璃。首要解决无气泡、无条纹、折射率均匀性问题。”

“二、指标:初步要求能稳定生产直径80以上、均匀性误差低于万分之五的玻璃坯料。具体性能参数及测试方法另附详页。”

“三、方法:可尝试不同的配方(附几种基础硼硅、钡冕玻璃的粗略配方思路)、熔炼工艺(搅拌、保温、退火曲线)。不惜工本,反复试验,记录每一次配方、工艺与结果的对应数据。”

“四、协作与竞争:你二处独立研发,每旬需将试验数据及样品送至太原总公司比对。成效显著者,公司将倾注资源,确立为未来光学玻璃核心生产基地。”

写到这里,他笔锋顿了顿,加上一句:“此乃军需要务,关乎国防,望竭尽全力,切勿懈怠。”

他知道,对于目前只能生产平板玻璃、瓶罐和银行防弹玻璃的这两家厂子来说,这个任务是有难度的。

但这正是他要的效果——用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高目标,强行拉动技术进步。

望远镜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显微镜、测距仪、瞄准镜……无数的可能性都系于这一块看似简单的玻璃之上。

“来人。”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门外。

一名穿着领航者公司制服、神色精干的年轻职员应声而入,恭敬地站立:“砚哥儿,您吩咐。”这是苏婉贞特意为他配备的联络秘书之一,负责与公司各部门传递信息。

他将这封信和画着参数的光路图交给秘书:“即刻通过公司的加密信道,以最高优先级发往长治和晋城,需对方厂长/主事亲启,并立刻回执。”

“是!”秘书小心地接过信函,感受到其中的分量。

接着,林砚开始写第二份指令。

这次是发给领航者公司新成立的劳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