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手搓(1 / 2)

晚饭后不久,顾府派来的黑色汽车便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林家寓所的门檐下,司机恭敬地立在车旁等候。

厅内,苏婉贞温柔地帮菲菲理了理刚才玩闹时蹭得有些歪斜的衣领,又摸了摸嘉嘉的头,叮嘱道:“回去代我向你们娘亲问好。今日玩得可还开心?”

“开心!”顾云菲抢着回答,小手还依依不舍地拉着苏婉贞的衣角,“苏姨家的饭最好吃!我们明天还能来吗?”。

顾云嘉虽然没说话,但亮晶晶的眼睛也望着苏婉贞,显然也是极想的。

苏婉贞莞尔一笑:“只要你们娘亲同意,姨这里随时欢迎。”

“嗯嗯!”顾云菲小脑袋点得像小鸡啄米。

临走时,顾云菲还有些恋恋不舍,抱着那卷自行车草图不肯撒手,林砚没办法只好给她一张女式的图纸,这才让她满意。

顾云嘉则文静地向苏婉贞和林砚道别:“谢谢苏姨的款待!”

苏婉贞温柔地抚了抚两个女孩的头发,亲自将她们送到车门边,看着她们钻进车厢,又俯身对司机仔细叮嘱了几句,方才直起身,微笑着目送汽车缓缓驶离,融入太原城渐浓的夜色之中。

终于将一步三回头的顾家姐妹送上车,看着汽车尾灯消失在巷口,苏婉贞才轻轻舒了口气,转身与林砚并肩往回走。

夜风微凉,带着庭院中草木的清新气息。

廊下的灯笼散发出柔和的光晕,将母子二人的身影拉得长长。

“那两个丫头,倒是真性情,活泼可爱。”苏婉贞嘴角噙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长辈的慈爱,“尤其是云菲,那精力旺盛的,我看着都觉有趣。”

林砚点了点头,想起顾云菲那咋咋呼呼、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样子,眼底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是挺热闹的。心思也单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苏婉贞点了点头,挽着儿子的手臂,母子俩缓缓踱回院内,沿着抄手游廊往书房走去。夜风吹拂着廊下的花草,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母子二人走进小书房,桌上还散落着傍晚未收拾的图纸。

“你画的这脚踏车,确实精巧实用,你真打算把它造出来?”

苏婉贞并非技术专家,但执掌银行和庞大产业,眼光和见识自是顶尖。这脚踏车简洁优美的线条和逻辑清晰的结构,本身就具有一种说服力。

“嗯。”林砚点了点头,眼神格外明亮,“不仅仅是做出来玩。娘,您想,如今城里代步,除了人力车便是马车,笨重且效率低下。这新式脚踏车,轻便、快速、无需畜力,若是能量产,市场极大。”

苏婉贞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她早已习惯了儿子时不时冒出的、远超年龄的见解和规划。

“而且,”林砚继续道,“这不仅是门生意。车轮、链条、轴承、钢铁冲压件,这里面涉及到的精密加工技术,练好了,就是未来许多东西的基础。小到钟表仪器,大到军械机械,道理是相通的。”

苏婉贞侧头深深看了儿子一眼,这孩子,走一步看十步,心思之深,布局之远,每次都让她这做母亲的感到震惊。继而便是一丝隐隐的心疼,本该是无忧无虑嬉戏玩闹的年纪啊。

“思路是对的。”她肯定道,“若要量产,材料、工装、标准化都是问题。尤其是链条和轴承,精度要求不低。你打算从哪里入手?”

林砚手指点在那张二八大杠的核心结构图上,语气果断得不容置疑:

“图纸和具体要求,我今晚就能最终审定。明天一早,让情报处用鹰,以最快速度送到晋城枯树林钢铁基地,直接交到二舅手上。”

“让二舅亲自牵头,在基地里挑选最顶尖的老师傅和工程师,组成一个临时小组。给我先手搓几辆样品出来。”

“手搓?”苏婉贞听到这个词,不禁莞尔,这词用得既贴切又带着一种技术上的豪横,“你二舅接到这命令,怕是又要挠头了。他那晋城铁业协会出身的老师傅们,手艺是顶尖的,可让他们去用手工给你一点点抠一辆脚踏车,估计心里得嘀咕好久。”

她几乎能想象到二哥苏承业收到外甥这“离谱”要求时的表情——肯定是哭笑不得。

林砚也笑了笑,但眼神依旧认真:“就是要用手工极限,来验证设计和材料的边界。同时也摸摸底,看看我们现在的顶尖手艺,能做到什么程度。这第一批样品,不是商品,是给我们自己看的,也是给未来可能的合作者看的。”

“样品出来后呢?”她追问,仿佛在董事会上听取一项重大项目的汇报。

“样品验证无误后,”林砚显然早已胸有成竹,“就在太原工业区,圈地建厂。核心部件如链条、轴承、齿轮,初期可能还需要枯树林基地支援,或者直接进口部分高精度机床。但总装和大部分冲压件、焊接件,要放在太原。”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书桌上敲击着,发出轻微的嗒嗒声,像是在敲定每一步计划。

“太原位置好,正太铁路贯通,原料进来,成品出去都方便。而且,这里离潜在的北方市场、乃至出口口岸天津,都更近。”

“出口?”苏婉贞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

“对,出口。”林砚肯定地道,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穿透夜幕,看到遥远的欧洲,“欧陆战已打起来,民用物资必然紧缺。脚踏车这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需求会爆炸式增长。我们要抢的就是这个时间窗口。”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冷静和野心:“用最好的材料,最过硬的质量,最新颖的设计,打出领航者的牌子。国内要占,国外的钱,更要赚。用他们的钱,来养我们的厂,练我们的工人,升级我们的设备。”

书房里安静下来,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苏婉贞静静地听着儿子勾勒出的蓝图,她深吸一口气,眼中最后一丝疑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全然的信任和支持。

“好。”她只回了一个字,却重逾千钧。

母子俩相视一笑,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

书房内重归宁静,只剩下灯烛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

苏婉贞拿着那卷关乎未来自行车产业的图纸离开后,林砚并未立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