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参观太原工业区(1 / 2)

汽车并未在喧嚣的太原站前停留,而是沿着一条新修的、足够两辆大型卡并行的水泥路,驶入了站台后方被圈起来的广阔区域。

与外面的嘈杂混乱不同,一进入这片挂着“领航者公司太原工业区”牌子的地界,气氛陡然一变。

道路两旁栽种着尚且稚嫩但排列整齐的杨树苗。

远处,数排高大的厂房和仓库已然矗立,红砖灰顶,透着一股崭新的工业化力量。

更远处,新建水泥厂和砖瓦厂的几根烟囱正喷吐着淡淡的灰白色烟汽,却并不显得污浊,反而有一种井然有序的忙碌感。

最引人注目的,是路口一栋明显与众不同的三层建筑。

它采用了中西合璧的风格,整体是坚固的砖石结构,窗户却开得极大,镶着透明的玻璃,显得格外明亮。

楼顶甚至竖立着一根不算太高的金属桅杆,隐约有电线与之相连。

“娘,叶姨,我们到了。”林砚率先下车,然后是紧随其后的顾云嘉和顾云菲。

叶知秋下车后环视四周,眼中难掩惊异。

她随丈夫旅居欧美数年,见过真正的工业城市,但在这内陆腹地的太原,骤然见到如此规划清晰、气象崭新的工业区,确实感到十分意外。

“婉贞妹妹,这里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叶知秋由衷赞叹,“格局气象,竟不输我在天津、汉口所见的一些洋人工厂区。”

苏婉贞微微一笑,语气带着几分自豪,却也淡然:“皆是外子与同事们胡乱折腾,摸着石头过河罢了。知秋姐见多识广,正好帮我们瞧瞧,可有哪里不妥当的。”她顺势改了称呼,拉近了距离。

“这栋新起的楼,是区里的办公之所。”苏婉贞引着叶知秋走向那栋三层楼房,“三楼则租给了几家有些新技术的小公司,算是…嗯,砚儿说的,叫孵化。”

“孵化?”叶知秋对这个新奇词汇颇感兴趣。

“就是像母鸡孵蛋一样,给些他们急需的帮助,比如场地、些许资金、或是牵线一些订单,盼着他们能快些成长起来。”苏婉贞解释道,这概念自然是林砚平日灌输的。

进入楼内,叶知秋的感受更为直观。

地面铺着打磨过的水磨石,光可鉴人。

走廊宽敞明亮,两侧是一个个挂着小牌子的办公室,门牌上写着规划科、技术协作室、物料调度处等字样。

穿着干净制服的职员们抱着文件夹匆匆行走,见到苏婉贞和林砚,都会停下脚步,恭敬地打招呼:“夫人好!”

他们的眼神锐利,行动敏捷,透着一种高效干练的气息,与衙门里那些暮气沉沉的胥吏截然不同。

苏婉贞颔首回礼,偶尔会叫住一两人,询问一两项工作的进度,对方都能立刻清晰作答。

叶知秋心中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这哪里是个普通的家族企业?

分明已有了几分现代商业的雏形,管理之精细,远超她的想象。

苏婉贞带着叶知秋参观了几个科室,并未深入技术细节,主要是感受氛围。

最后,她们来到一间名为通讯技术实验室的办公室门外,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有几个年轻人正围着一台布满线圈和电子管的古怪设备争论着什么,桌上散落着设计图纸。

“这是…”叶知秋好奇。

“几个留洋回来的年轻人弄的,说是要改进无线电报机的灵敏度和小型化。”

苏婉贞轻声道,“公司投了点钱,也帮他们从天津弄来些紧缺的元件。成不成两说,总归是份希望。”

叶知秋深深看了一眼实验室里那些专注甚至有些狂热的年轻面孔,点了点头。她明白,这种对“希望”的投资,其长远价值,或许远比建一座工厂更大。

与此同时,林砚则带着顾家姐妹,熟门熟路地绕开办公区,朝着西侧传来整齐口号声的区域走去。

越靠近,那口号声和脚步声越发震耳欲聋,还夹杂着教官嘹亮甚至有些粗暴的口令。

“立正!”

“向右看——齐!”

“向前——看!”

“正步——走!”

顾云菲兴奋地小脸通红,忍不住就想往前跑,被顾云嘉轻轻拉住。

转过一排用来堆放物料的棚子,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巨大的水泥操场映入眼帘。

操场边缘立着木制的单杠、双杠、障碍板墙。

而操场中央,是黑压压的方阵!

足足数百名精壮汉子,剃着短发,穿着统一的绿色军服。

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随着口令做着各种战术动作。

行动之间,数百人如一人,步伐砸在地上,发出沉闷而富有力量的“咚!咚!”声,带起的尘土仿佛都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阳光照在他们古铜色的皮肤和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反射出油亮的光泽。

每个人都专注盯着前方教官的动作,没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