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暮色四合,林家新居那宽敞明亮的堂屋里,暖意融融,灯火通明。
这是他们搬入这栋粉墙黛瓦、带着小小庭院的新房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圆年。
巨大的圆桌上,铺着苏婉贞特意从晋兴银行库房找出的、绣着缠枝莲纹的锦缎桌布。
桌上琳琅满目,热气蒸腾,浓郁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勾动着味蕾,也弥漫着家的温暖与富足。
菜肴是丰盛的,更是有新意的。
正中央,是一只硕大的粗陶砂锅,里面炖着金黄油亮的整鸡,汤汁浓郁,浮着翠绿的葱花和几颗饱满的干香菇——这是来自自家鸡舍的年鸡。
旁边是一大海碗色泽红亮、颤巍巍的五花红烧肉,肉块方方正正,肥瘦相间,浓郁的酱香直往鼻子里钻。
一大盘晶莹剔透、皮冻饱满的酱猪蹄和猪耳朵拼盘,是下酒的绝配。
清蒸的浊漳河大鲤鱼(象征年年有余)摆在另一侧,鱼身上铺着细细的姜丝葱丝,淋着亮晶晶的酱油香油。
还有林砚奶奶陈素秋亲手做的、拿手的晋南过油肉,肉片滑嫩,木耳脆爽,蒜苗碧绿,香气扑鼻。
除了这些传统硬菜,桌上还点缀着几样领航者工业区带来的新味道:
一盘炸得金黄酥脆、印着小小福字的奶油饼干,散发着诱人的奶香;一小碟裹着晶莹糖霜、红绿相间的水果硬糖(用玻璃纸精巧包装,是染布厂试制的副产品),引得阿满频频偷瞄;还有一碟色泽油亮、咸香适口的五香豆干,是新建的豆制品车间出品。
“开饭喽!”奶奶陈素秋笑着端上最后一盘热气腾腾的白面饺子,饺子皮薄馅大,鼓鼓囊囊,像一个个小元宝。
林永年看着满桌佳肴和围坐的家人,脸上是卸下公务繁忙后的轻松与满足。他特意开了一坛晋兴红——这是晋兴银行成立时,苏婉贞用后山温泉谷中的野葡萄试酿的果酒,色泽紫红,带着独特的果香。
“爹,娘,婉贞,砚儿,阿满,”林永年端起粗瓷酒杯,里面是清冽的汾酒(给长辈和自己),又给苏婉贞和林砚倒了浅浅的果酒,阿满面前是一小碗甜米汤,“咱们林家,今年算是真正在新家扎根了!这杯酒,敬老天爷明年风调雨顺,敬咱们一家老小平平安安,敬咱们脚下的长治,来年更兴旺!”
他的话语朴实,却饱含着最深切的祈愿和对未来的信心。
“好!兴旺!”爷爷林广福乐呵呵地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脸上皱纹都舒展开来,“这新房子亮堂,这年饭丰盛,比过去地主老财家也不差!托孩子们的福!”
苏婉贞也举杯,眼波温柔地扫过丈夫、儿女和公婆:“爹娘说得是。咱们家,咱们长治,往后只会越来越好。敬团圆,敬平安。”她轻啜一口果酒,甘甜微涩的滋味在舌尖化开。
“敬团圆!敬平安!”林砚端起果酒,郑重地重复着母亲的话,清澈的目光扫过每一位至亲。
三岁的阿满也学着哥哥的样子,举起她的小碗,奶声奶气地喊:“敬…敬团团圆圆!”逗得大家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