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美味信徒(1 / 2)

下午三点,行政楼那扇紧闭的厨房门,如同潘多拉魔盒的缝隙,开始丝丝缕缕地渗出一种清雅、幽远、带着山野灵韵的兰花香。

这香气,如同拥有魔力,精准地召唤着基地里一群最忙碌、也最挑剔的灵魂。

率先抵达“圣地”的,往往是焦化专家弗里德里希·克劳泽。

他刚从他那座庞大、焦油味刺鼻的回收式焦炉旁钻出来,深蓝色的工装沾满了洗不掉的煤灰和油渍,脸上甚至可能蹭着几道黑印。

但此刻,他那双眼睛,却闪烁着热切光芒。

他几乎是循着香气飘来的方向,一路小跑过来,推开虚掩的门,带着一身浓烈的工业化合气味,声音却透着急切:“霍夫曼!李经理!今天的香气稳定性测试结果出来了吗?”

他的目光,早已如探照灯般,牢牢锁定了操作台上那几个冒着丝丝热气的烤盘,仿佛那上面摆放的不是点心,而是焦炉某个关键阀门的精密图纸。

紧随其后的,常常是仪表与控制工程师鲁道夫·舒尔茨。

他习惯性地推了推鼻梁上那副擦得锃亮的金丝眼镜,步伐带着工程师特有的精确节奏。

他手里可能还捏着一份刚校准完的仪表读数记录单,但此刻,他的注意力完全被空气中那缕不断变化的、精妙绝伦的香气曲线所吸引。

对他而言,那瞬间爆发的兰香,就是最精妙的控制系统成功运行的信号。

总顾问工程师埃里希·施密特的身影,通常会和汉斯·克虏伯一同出现。

这位克虏伯的资深冶金专家,素来以不苟言笑、目光如炬著称。

他高大的身躯裹在熨帖的深色西装里(即使在工地,他也保持着近乎刻板的整洁),与周围灰扑扑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他很少说话,只是用那双能洞察高炉内钢水流动的眼睛,锐利地扫视着厨房里的一切——霍夫曼的操作、李月娥的协助、以及那几盘散发着不务正业香气的试验品。

汉斯·克虏伯则显得放松许多,他拍拍施密特的肩膀,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兴奋:“埃里希,相信我,今天的样品,绝对值得你暂时放下那堆关于炉渣黏度的报告!它蕴含的能量,或许能让你对燃烧效率有新的理解!”

施密特只是从鼻子里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哼,但身体却诚实地靠近了操作台。

中方技术骨干的代表,冶金组组长陈志远和机电组组长李振邦,往往结伴而来。

陈志远刚从灼热的高炉平台上下来,工装后背汗湿了一片,脸上还带着被高温炙烤后的红晕。

李振邦则可能刚解决完某个电机组的震动问题,手上还沾着润滑脂。

两人一进门,顾不上寒暄,目光便热切地投向那金黄色的希望。

陈志远深吸一口气,那纯净的兰香似乎瞬间冲淡了肺里积攒的烟尘,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霍夫曼师傅,李总,辛苦!今天这味儿,闻着就比昨天更正!”

李振邦则更关注实际:“这香气能锁住,那吃完后舒坦的感觉,是不是也更能到位了?”

小小的厨房很快被这些身份各异、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钢铁烙印的男人们挤满。

空气里,高级西装上残留的雪茄味、工装上浓烈的机油煤灰味、以及那顽强升腾的清雅兰香、温暖烘焙的黄油甜香,奇异地交织、碰撞。平日里,他们是统领庞大钢铁巨兽的中枢神经,是解决复杂技术难题的冷酷大脑,是调试精密仪器的沉稳双手。

但此刻,下午三点,站在这弥漫着暖甜气息的厨房里,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东方兰梦”的虔诚信徒。

霍夫曼早已习惯了这每日的朝圣。

他脸上带着一丝德国匠人面对完美作品时的矜持与骄傲,用镊子如同对待精密仪器部件般,小心地将几种不同形状的试验品——小巧的曲奇、细长的脆棒、蓬松的司康——分置在白瓷碟中。

李月娥默契地分发着牙签。

“诸位,”霍夫曼的声音不高,却足以让所有目光聚焦,“今日核心目标:验证优化后微胶囊壁在极限运输模拟震动下的完整性,以及阶跃式香气释放的峰值强度与持久性。

请着重体验入口咀嚼瞬间的香气爆发点,以及后续的身心协调反馈。”

话音落下,厨房瞬间陷入一种奇异的安静。只有轻微的瓷器碰撞声,然后是整齐划一的咀嚼声。

“咔嚓!”

弗里德里希·克劳泽几乎是带着一种研究焦炭气孔率的专注,咬下了一块脆棒。

就在牙齿破开酥脆表皮的刹那,他的眼睛猛地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