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西郊,枯树林钢铁基地。
钢铁丛林的心脏地带,基地行政楼附属的小厨房里,却弥漫着一种与外部世界截然不同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暖香。
这香气,纯净、细腻,带着阳光和田野的温柔,顽强地抵御着工业气味的入侵,仿佛一片小小的、倔强的绿洲。
厨房里,气氛严肃而专注。
身着基地常见工装、但浆洗得格外干净的李月娥,正站在一张宽大的不锈钢操作台前。
她对面,是一位身材高大、金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雪白笔挺厨师服的中年外国人——卡尔·霍夫曼(KarlHoffa),丰泰公司不惜重金从青岛礼聘来的德国总厨。
而操作台旁,垫着脚才能勉强看到台面的,正是穿着小号蓝色工装、一脸认真专注的林砚。
操作台上,主角赫然在列。
左边,是装在印着靛蓝晋雪大字和金色麦穗特制麻袋里的顶级面粉,袋口敞开,露出里面雪白细腻、如同初雪般的粉末。
右边,则是一个稍小的、密封性极好的玻璃罐,里面盛放着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的小米,正是那蕴藏着天然兰香奥秘的林家村新出的小米。
旁边还散落着精致的电子秤、温度计、量杯、各种规格的筛网、搅拌碗,以及几块刚刚烤好、还散发着热气的试验品。
“霍夫曼先生,”李月娥指着玻璃罐里的小米,声音在厨房特有的安静(相对于外面的轰鸣)中显得格外清晰,“这就是我们林家村特产的兰香小米。
它的香气,您已经感受过了。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高温烘焙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住这份天然的馈赠,并且让它与晋雪面粉完美融合,产生令人愉悦的舒适感,而不仅仅是香气。”
霍夫曼点了点头,表情是德国人特有的严谨。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玻璃罐的密封盖,用一把小银勺舀出少许小米,凑近鼻尖,深深地、缓慢地吸了一口气。
他那双锐利的蓝眼睛微微眯起,仿佛在捕捉香气分子最细微的轨迹。
半晌,他才放下勺子,用带着浓重德语口音、但相当流利的中文说道:
“李经理,林先生,”他看了一眼旁边小小的林砚,也给予了同等的尊重,“这小米的香气,确实令人惊叹。
它的兰香基调非常清晰、纯净,绝非后天添加。
但是,香气物质,尤其天然挥发性芳香烃,非常脆弱。高温,是它们最大的敌人。
我们在青岛做的初步测试也印证了这一点,简单的磨粉加入面团,在180度以上的烤箱里,超过15分钟,香气损失超过70%,变得非常微弱。”
他拿起操作台上的一块小饼干,这是他们上一轮的试验品之一。
一款用晋雪面粉做基底,掺入了少量普通研磨兰香小米粉的黄油曲奇。
饼干烤得色泽金黄,形状完美,口感也继承了晋雪一贯的细腻酥脆。
霍夫曼将其掰开,递给李月娥和林砚各一小块。
李月娥放入口中,细细咀嚼。
饼干的奶香和黄油的醇厚在晋雪的衬托下无可挑剔,口感绝佳。然而,那缕期待中的清雅兰香,却如同游丝般微弱,几乎被浓郁的黄油味完全掩盖,只在吞咽后,舌尖残留一丝极其缥缈的回味。
至于那种吃完后身体微微发热、精神放松的舒适感,更是微乎其微。
“香气太淡了。”李月娥微微蹙眉,看向林砚,“小砚,你觉得呢?”
林砚小口地吃着饼干,眉头也皱了起来。
他咽下饼干,又拿起水杯喝了一小口水,似乎在仔细体会。
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直接说道:
“二婶,霍夫曼伯伯,香气跑掉啦!
就像刚蒸好的小米饭,盖子一掀开,香喷喷的味道呼地一下飞走好多!
饼干里只剩下一点点影子了。
而且,好像没有在村里吃刚出锅的小米糕那么舒服。”
他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似乎在回忆那种暖融融的感觉。
霍夫曼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显然很欣赏林砚敏锐的感官描述。
他拿起那块饼干,对着灯光仔细看了看断面结构,又闻了闻:
“林小朋友的感觉非常准确。
香气损失严重,且未能与面粉基质深度结合。
普通的研磨和直接添加,无法锁住这份自然的精灵。”
他转向操作台,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设备,“我们需要新的策略。更精细的加工,更温和的工艺,也许,还需要一点载体。”
他拿起那个装着晋雪面粉的袋子,手指捻起一小撮洁白的面粉,感受着那细腻如丝绸的触感:
“晋雪面粉,它的纯净度、细腻度和强大的吸水性、包容性,是我们宝贵的优势。
它应该能成为承载香气的绝佳画布,而不是破坏者。
关键是如何让小米的香气分子,在烘焙的战火中存活下来,并牢牢附着在这画布上。”
霍夫曼陷入了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不锈钢台面。
李月娥也凝神思索。
厨房里一时只剩下外面隐约传来的工业噪音。
林砚看看陷入思考的大人,又看看桌上的小米罐和面粉袋。
他踮起脚,小手伸向那个装着兰香小米的玻璃罐,轻轻晃了晃。
金黄的米粒发出沙沙的轻响,一股纯净的兰香再次幽幽散开。
他小声地、仿佛自言自语地说:“要是能让香气藏起来,等吃到嘴里再出来就好了,像包饺子那样。”
这句童言稚语,却像一道微弱的闪电,划过霍夫曼的脑海!
“藏起来,等吃到嘴里再出来。”霍夫曼猛地抬头,湛蓝的眼睛里爆发出强烈的光彩,“Ecapsutio!(包埋技术!)是的!包埋!林小朋友,你是个天才!”他激动地差点想揉揉林砚的脑袋,但看到孩子认真的小脸,又克制住了。
他转向李月娥,语速因为兴奋而加快:
“李经理!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将小米进行更精细的、低温的研磨,得到超细粉末。
然后,利用晋雪面粉中天然存在的高比例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作为壁材,通过特定的水合、乳化工艺,将富含香气的小米粉微粒包裹起来,形成微小的胶囊!
这些微胶囊在烘焙过程中,外壁的蛋白质受热凝固,形成保护层,保护内部的香气物质免受高温破坏。
只有当成品被消费者放入口中咀嚼时,唾液和机械力破坏胶囊壁,香气才会瞬间释放!达到林小朋友说的吃到嘴里再出来的效果!”
李月娥也是商海沉浮的聪明人,立刻明白了其中关窍,眼中也闪起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