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阎长官的考量(2 / 2)

阎长官沉吟片刻,提笔在那份《陈情及规划纲要》扉页上,以遒劲有力的行楷批下两个大字:

“照准。”

他将报告递给侍立副官:

“原件存档。抄送建设厅,命其按最优条件,火速将枯树林与黑风寨地契文书办妥,交予晋城。转告苏伯钧、林永年:好生为之,莫负‘万民功德’!”最后四字,他咬得格外清晰。

阎长官起身,踱至窗前,望着太原城景,决意已定。他转身对副官沉声道:

“备车!传令,本督不日亲赴晋城视察!”

“其一,察看旱情实况,灾民安置是否妥当。苏承勇解了两村之斗,他处如何?”

“其二,苏伯钧‘水利三策’,尤是那水库选址与债券发行,进展若何?苏婉贞的晋兴银行,担子不轻!”

“其三,”他指了指桌上那份三月十九日的《晋阳民报》,“那位苏三爷寻得的泉眼,本督亦要亲睹!是何等‘神技’,竟能服万民,化戾气为祥和!”

“其四,晋长新路乃苏伯钧‘以工代赈’之要枢,亦为将来发展命脉。招商竞标如何?有无偷工减料!”

“最后,”他略顿,目光深远,“看看这苏家兄妹,连同林永年,替地方、替省府,将这一摊子事,究竟办得如何!告知李县长、苏伯钧:本督要听实情,看实效!”

副官肃然领命:“是!督座!卑职即刻安排!”

阎长官挥手,副官退下。他重又坐回椅中,目光在钢铁基地的报告与旁边的报纸间流转,脸上神色交织着期待与深沉的考量。

晋城此行,他要亲眼看看,这群在灾荒中迸发出惊人能量与担当的地方乡绅,究竟能将这盘棋弈至何种境地。这“乡绅戮力救灾”的表象之下,是纯粹的桑梓情怀,还是潜藏着更为深远的图谋?他需要亲自去触摸那片土地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