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县公署,坐落在城中心,青砖灰瓦,门楣高悬“晋城县知事公署”的牌匾,透着几分旧朝的肃穆与新朝的局促。
今日,新任劝业所分管农桑水利的县佐苏伯钧,正式前来履新。
苏伯钧穿着一身崭新的藏青色中山装,步履沉稳地走进县署大门。
他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眼神却比平日多了几分凝重。
这顶官帽,是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烫手山芋。
县署架构,一目了然:
中枢:县知事(李伯仁)坐镇正堂,统揽全局。
下设主要科、所:
内务科:掌管民政、户籍、治安(与警察所协作)、卫生等,事务最杂,科长是个圆滑的中年人。
财政科:掌管钱粮赋税、库银收支,科长是个精瘦、戴着眼镜、看谁都像欠他钱的老先生。
劝业所:主管农、工、商、矿、交通等实业发展。
所长由李伯仁兼任,以示重视。
其下分设各股,苏伯钧担任的“县佐”,便是主管“农桑水利股”的副职,但职权范围明确为“专司农桑水利及垦荒事宜”,在眼下旱情下,实权颇重。
教育科:主管学堂、劝学等事务,科长是个穿着长衫、斯文儒雅的中年人。
警察所:负责地方治安、缉捕、消防等,所长之下设副局长(苏承勇即将上任)、各分队长。警察所自成体系,但重大事务需报县知事批准。
承审员(司法):负责审理案件,相对独立,但也需向县知事报告。
县署内人来人往,文书、科员、听差们脚步匆匆,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墨水和一种无形的焦虑感。
苏伯钧的到来,立刻吸引了众多目光。
这位新晋的苏县佐,如今可是晋城的风云人物,他和他那位“神眼”弟弟,承载着全县抗旱救命的希望。
苏伯钧被引至李伯仁办公的签押房。
李知事早已等候,脸上堆满了热切又带着几分焦灼的笑容,亲自起身相迎:“伯钧兄!可把你盼来了!快请坐!”
寒暄落座,李伯仁摒退左右,脸上的笑容收敛,换上一副忧国忧民的神色:“伯钧兄,县里的情形,想必你也清楚。
旱魃肆虐,民生维艰!舆图上处处标红,各乡告急文书如雪片飞来!库银…唉,杯水车薪啊!”他重重叹了口气,手指敲着桌上厚厚一叠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