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镇北王:枪指长安,陛下跪迎 > 第78章 寒门官员,北疆任职(4000字)

第78章 寒门官员,北疆任职(4000字)(1 / 2)

“王爷英明!”

众将齐声应和,声音震彻云霄,在北疆的天空中久久回荡。

阳光渐渐升高,洒在烽火台上,照亮了士兵们坚毅的脸庞,三色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仿佛在宣告着北疆新时代的到来!

那是一个以联防为盾、以同心为刃的新时代。

五城联防机制顺利落地,烽火台在北疆各城拔地而起,每日辰时的绿色旗帜与袅袅烽火,成了北疆百姓心中最安心的信号。

但顾北并未因此停歇,他深知,北疆的稳定不仅需要坚固的军事防线,更需要清明的吏治与得力的民政官员——若官员腐败、民生凋敝,即便军事再强,也难以长久支撑。

这日清晨,顾北在临时府邸的书房中翻阅各城上报的民政文书,桌上已堆起厚厚的一叠。

他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手指捏着文书的边缘,指节微微泛白。

“啪”的一声,他将手中的文书扔在桌上,语气中满是怒火:

“这些世家子弟,当真是把北疆当成了他们敛财享乐的地方!”

“你看这份朔州上报的文书,通篇都在说‘修缮城池进展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可底下附的账目却漏洞百出——修缮城池的木料费用比市场价高出三倍,粮库的存粮数量与实际盘点的数目相差两千石,这中间的差额,怕是都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站在一旁的苏瑾俯身捡起那份文书,仔细翻看后,轻叹道:

“王爷,这并非个例。”

“自前朝以来,北疆的官职便多由世家子弟世袭或通过关系谋取,寒门子弟即便有才华,也难有出头之日。”

“这些世家官员在北疆经营多年,早已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他们相互包庇,虚报政绩以骗取朝廷赏赐,克扣赋税以中饱私囊,对百姓的疾苦却视而不见。”

“前几日臣巡查云州下属的村落时,还见着有百姓因交不起赋税,被迫卖掉家中的耕牛,日子过得极为艰难,若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怕是要触动世家的利益,阻力不小。”

顾北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街道上往来的百姓——有挑着担子叫卖的小贩,有牵着孩子赶集的妇人,还有穿着破旧衣服、面黄肌瘦的流民。

他沉默片刻,眼神变得异常坚定:

“不易也要改!”

“北疆要想长治久安,军事与民政缺一不可。”

“世家官员靠不住,我们便自己选拔人才——从寒门中选,从流民中选,从士兵中选!”

“只要他们有真才实学,能为百姓办事,不管出身如何,我都敢用!”

次日清晨,五城的城门处、集市口、军营外,都贴上了顾北亲自拟定的《北疆官员招募告示》。

告示上写得清清楚楚:

此次招募不看出身、不看家世、不看科举功名,凡年满十八岁、身家清白者,若为流民,只要识字、能断案、懂民生;若为士兵,只要战功赫赫、体恤下属、有管理能力;若为普通百姓,只要熟悉农事、能安抚民心,皆可报名。

报名地点设在云州校场,由顾北亲自坐镇考核,录取后直接任命为五城的主簿、县尉等职,负责民政、治安、农事等事务。

告示一出,北疆百姓与士兵都沸腾了。

以往,官职都是世家子弟的“专利”,寒门子弟即便寒窗苦读十年,也难谋一官半职;士兵们即便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最多也只能晋升军衔,想进入文官体系更是难如登天。

如今顾北的告示,无疑给了他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报名首日,云州校场便挤满了人——有穿着粗布长衫、带着书卷气的流民书生,有身着铠甲、身姿挺拔的士兵,还有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农夫。

他们脸上带着期待与忐忑,有序地排队报名,校场四周的士兵维持着秩序,却没有丝毫傲慢,反而耐心地解答着报名者的疑问。

顾北坐在校场中央的案后,亲自考核每一位报名者。

第一个上前的是个名叫张平的流民,三十岁左右,身材瘦削,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手中紧紧攥着一本破旧的《论语》。

他曾是江南乡间的私塾先生,因战乱家乡被毁,带着家人辗转来到北疆,靠在集市上帮人写信、抄书为生。

顾北看着他的报名表,温和地问道:

“张先生,你既曾是私塾先生,想必熟悉礼法。”

“若你担任县尉,遇到百姓因宅基地纠纷大打出手,一方说宅基地是祖上传下的,另一方说自己是花钱买下的,双方都拿不出确凿证据,你会如何处理?”

张平深吸一口气,拱手答道:

“王爷,臣以为,处理邻里纠纷,当以‘情理’为先,‘律法’为辅。”

“首先,我会先将双方拉开,避免冲突升级,再请附近的老邻居、族长前来作证——宅基地的归属往往藏在乡邻的记忆里,老人们或许知道这块地早年的归属。”

“其次,我会去实地查看宅基地的边界,看是否有早年留下的界碑、老树等标记,这些实物证据比口头争辩更有说服力。”

“若实在找不到确凿证据,便会劝导双方各退一步——比如将宅基地一分为二,或是让一方补偿另一方些许粮食,毕竟邻里和睦远比一块地更重要。”

“绝不用强硬手段压制,也不偏袒任何一方,让百姓感受到公平。”

顾北听后,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又追问:

“若有世家子弟仗着家族势力,强占百姓的良田,你敢处置吗?”

张平毫不犹豫地答道:

“王爷推行招募之策,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若真有此事,即便对方是世家子弟,臣也会查清事实,将良田还给百姓。”

“若是对方不肯配合,臣便会如实上报王爷,绝不会因畏惧权势而包庇纵容——为官者,当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百姓的信任。”

“好一个‘对得起良心’!”

顾北拍案而起,朗声道。

“从今日起,你便是云州县尉,负责云州城内的治安与民事纠纷,望你恪守初心,莫负百姓!”

张平又惊又喜,连忙跪地叩首:

“臣定不负王爷所托,为云州百姓鞠躬尽瘁!”

随后上前的是名叫赵虎的士兵,二十五六岁,身材魁梧,脸上带着一道浅浅的刀疤——那是抵御四大家族私兵时留下的战功印记。

他出身农家,早年为了躲避战乱参军,因作战勇猛、对下属极好,在士兵中威望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