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镇北王:枪指长安,陛下跪迎 > 第77章 五城联防,烽火传讯(4000字)

第77章 五城联防,烽火传讯(4000字)(1 / 2)

庆祝剿灭四大家族五万私兵的喧嚣尚未完全消散。

顾北已带着心腹副将林猛与谋士苏瑾快步回到临时府邸的议事厅。

厅内烛火通明,一张铺开的北疆五城舆图占据了大半桌面!

云州的河谷、朔州的草原、燕州的山地、岚州的戈壁、庆州的林地,各自的疆域轮廓与关键关隘标注得清晰分明。

顾北俯身而立,指尖落在舆图中央那处被红笔圈出的黑风寨旧址,语气褪去了方才的喜色,满是凝重:

“此次虽一举击溃四大家族私兵,斩了他们在北疆的爪牙,但诸位切莫掉以轻心。”

“漠北蛮族的骑兵仍在边境徘徊,每逢冬春交替粮草短缺时,便常袭扰我北疆村落!”

“长安那边,世家势力虽暂避锋芒,可他们在各州府安插的眼线未除,根基未动,迟早会卷土重来,若五城依旧像从前那般各自为战,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下次再遇危机,便是唇亡齿寒的灭顶之灾。”

林猛双手按在腰间佩剑上,粗眉拧成一团,瓮声瓮气地接话:

“王爷说得是!”

“前几日巡查边境时,末将还见着漠北人的游骑在朔州外三十里处窥探,虽被咱们的巡逻队驱走,可那眼神里的贪婪,一看就没安好心。”

“若是他们突然集结大军攻来,朔州要是来不及求援,怕是要吃亏!”

苏瑾也俯身盯着舆图,纤细的手指沿着五城之间的驿道缓缓划过,眉头微蹙:

“北疆五城地域辽阔,彼此相隔最远的云州与庆州,直线距离便达三百余里,若是走驿道翻山越岭,路程还要多上近百里。”

“以往传递军情靠的是快马信使,即便选最精锐的马匹、最干练的驿卒,日夜不停赶路,最快也需一日一夜才能抵达相邻城池。”

“可北疆的天气向来多变,入秋后常有暴雪封山,开春又多风沙迷眼,一旦遇上这种天气,信使被困在路上,消息延误三日五日亦是常事。”

“敌军若趁此时机突袭偏远的燕州或岚州,等其他城池收到求援消息,恐怕早已城破人亡。”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滞后的通讯僵局,建立一套能实时传递讯息、快速联动的机制。”

顾北直起身,抬手在五城之间画了一道连贯的弧线,目光锐利如鹰,扫过二人。

“我意在此基础上推行‘五城联防’之策,核心便是在每座城池的最高处修建烽火台,再配以三色旗帜作为信号标识,让讯息能在半个时辰内传遍五城,让各城守军能同步反应。”

林猛闻言,眼中瞬间亮起精光,常年征战的他最清楚军情传递的重要性,当即往前踏了一步,粗声问道:

“王爷,这三色旗帜具体如何区分用途?”

“是遇敌便升一种,求援升另一种吗?”

“末将这就去安排工匠打造旗帜、准备修建烽火台的材料,保证不耽误事!”

顾北走到案边,拿起三支分别蘸了红、黄、绿三色墨汁的笔,在舆图边缘的空白处逐一标注,边写边解释:

“红旗为‘敌来’,若任一城池的哨兵或巡逻队发现敌军踪迹,无论敌军数量多少,即刻点燃烽火台中的燃料,同时在城头升起红旗。”

“相邻城池见到烽火与红旗后,无需等待信使确认,需立刻整军备战!”

“士兵集结、弓弩上弦、城门紧闭,同时点燃己方烽火、升起红旗,将讯息传递至下一座相邻城池,确保信号能在最短时间内传遍五城。”

他顿了顿,笔尖落在黄色墨水上:

“黄旗为‘求援’,此旗不可轻举。”

“只有当城池战况危急、兵力明显不足,或是城墙出现破损难以坚守时,方可升起黄旗。”

“周边城池见到黄旗信号,须在半个时辰内派出至少三千援军,由副将带队驰援,不得有任何延误,哪怕是正在休整的士兵,也要立刻披甲上阵,粮草与武器可在路上分发。”

最后,他拿起绿色的笔:

“绿旗为‘平安’,这是日常信号。”

“每日辰时,各城需准时在城头升起绿旗,同时点燃一小簇烽火,以示城池平安、边境无虞。”

“若哪座城池逾期一个时辰仍未升起绿旗,或是烽火信号异常,周边城池便需立刻派出斥候探查情况,判断是城池遇袭,还是因天气、设备故障导致信号中断,避免误判或延误救援。”

苏瑾仔细思索片刻,补充道:

“王爷的计策周全,但还需加上巡逻与野外信号传递的环节。”

“可规定各城每日派出三组巡逻队,每组三十人,沿边境线不同路段巡查,巡逻范围需覆盖城池周边五十里区域。”

“每组巡逻队除了携带常规武器,还需配备十枚信号弹!”

“红色信号弹对应‘发现敌军’,黄色对应‘遭遇突袭、请求支援’。”

“若巡逻队在野外遭遇敌军,可立即发射对应颜色的信号弹,城内哨兵看到信号弹后,再点燃烽火、升起旗帜传递讯息。”

“如此一来,从野外发现敌军,到城内接收信号,再到五城联动,便能形成无缝衔接的闭环,不会出现‘敌军已至城下,巡逻队却来不及回报’的情况。”

顾北点头认可,手指在舆图上轻轻敲击,当即下令:

“林猛,你从麾下挑选五千精锐士兵,分成五队,每队一千人,今日午后便分赴云州、朔州、燕州、岚州、庆州,抵达各城后,立刻与当地守将对接,负责修建烽火台,烽火台需建在城池最高处,比如云州的北城墙、朔州的望海楼旧址,台高需达三丈,底部用青石垒砌,顶部搭建木质平台,平台四周设防护栏,中间挖掘丈余深的火坑,用于堆放燃料。”

“记住务必在三日内完工,所需的木材、青石、旗帜等物资,可凭我的令牌向各城府库优先调配,若府库物资不足,可临时征用城中大户的木料,事后由北疆官府按价补偿。”

“末将领命!”

林猛抱拳应下,转身便要去安排,脚步急促却不慌乱。

他知道此事关乎北疆安危,片刻也耽误不得。

顾北又看向苏瑾:

“苏先生,你负责拟定详细的《五城联防巡查与信号传递制度》,明确各城巡逻队的巡查路线、换班时间、信号弹使用规范,以及烽火台的日常维护、燃料储备(需每日补充干燥的狼粪、柴薪,确保随时可点燃)、守台士兵的值守制度。”

“制度拟定后,需打印五十份,明日午时前送至五城守将手中,同时安排专人向各城的守台士兵、巡逻队讲解制度内容,确保每个人都清楚信号含义与操作流程,不得有任何含糊。”

“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