Λ商珩点头:“好,我来安排。”
三天后,“唐诗文学基金”正式成立。消息一出,再次震动文坛。
更让人惊讶的是,阮糖宣布将《山河图》未来三年的版税收入全部注入基金。
“你确定要这么做?”阮砚秋看着妹妹,“那可是很大一笔钱。”
“钱够用就好。”阮糖正在整理要捐赠的手稿,“比起这个,我更想看到更多好作品问世。”
一个月后,阮糖接到一个特殊电话。
“阮小姐,我是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激动,“我们在整理古籍时,发现了一部手稿,可能与‘盘古’系统有关,想请您来帮忙鉴定。”
阮糖立即赶往国家图书馆,在特藏室里,她看到了一部泛黄的手稿,上面的文字让她心跳加速,这正是母亲苏青黛的笔迹。
“这是在整理一个捐赠的私人藏书时发现的,”
馆长解释,“捐赠人说是从旧书市场淘来的。”
阮糖轻轻翻开手稿,泪水模糊了视线。
这是母亲关于“盘古”系统最早的研究笔记,里面记录了她最初的设想——不是控制,而是共生。
“我想把这份手稿整理出版,”阮糖对馆长说,“让更多人了解‘盘古’的真相。”
馆长欣然同意。
就在阮糖埋头整理母亲手稿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平静——有人在试图重启“盘古”的备用节点。
“是元老会的残余势力,”商珩神色凝重,“他们找到了另一个未登记的节点。”
阮糖放下手中的稿件:“在哪里?”
“在敦煌,一个刚发现的古墓里。”
当天晚上,阮糖和商珩就踏上了前往敦煌的飞机。
沙漠的夜晚寒冷刺骨,考古现场灯火通明,一个刚刚开启的古墓深处,隐约可见幽蓝的光芒闪烁。
“我们进不去,”现场负责人焦急地说,“有某种能量场阻挡。”
阮糖走上前,感受到熟悉的能量波动。
她从包里取出母亲留下的“信标”,光芒柔和地亮起。
能量场缓缓打开一个入口。
古墓深处,一个与科技塔下相似的节点正在运转。
但这一次,节点旁站着一个人——杨守诚。
“杨叔叔?”阮糖惊讶。
杨守诚转过身,神情复杂:“糖糖,对不起,但我必须这么做。”
“为什么?”
“为了救青黛。”他指着节点中心,
“她的意识碎片还残留在系统里,这是唯一能唤醒她的方法。”
阮糖震惊地看着他:“你一直在骗我们?”
“不,我对元老会做的事是真的厌恶。但这次不同,这次是为了青黛。”
商珩举枪对准杨守诚:“立即停止节点运行。”
“来不及了,”杨守诚苦笑,“已经激活到百分之八十,停不下来了。”
阮糖看着节点中心闪烁的光芒,突然明白了什么:“妈妈不会希望你这么做。”
“你怎么知道?”
“因为她把真正的秘密告诉了我。”阮糖走上前,将手放在节点上,
“‘盘古’不是冰冷的系统,它有自己的意识,强迫它做事,只会引发灾难。”
节点剧烈震动起来,能量水平急剧攀升。